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溢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過分的讚美。《莊子.人間世》:「夫兩喜必多溢美之言,兩怒必多溢惡之言。」唐.司空圖〈釋怨〉:「豈溢美而是競,忘偽謙而自愛。」
2.非常的美好。漢.王充《論衡.齊世》:「方今聖明,承光武,襲孝明,有浸酆溢美之化,無細小毫髮之虧。」
掩惡溢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藏某人的過失,過分宣揚其優點。元.周密《齊東野語.卷二.張魏公三戰本末略》:「野史各有私,好惡固難盡信,若誌狀則全是本家子孫、門人掩惡溢美之辭,又可盡信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善。如:「美好」、「完美」、「鮮美」、「美德」、「物美價廉」。
漂亮。如:「華美」、「貌美」、「美麗」、「美人」。
誇讚、誇獎。如:「讚美」、「稱美」、「美言幾句」。
得意。如:「少臭美了!」
泛指好的德性、事物等。如:「君子有成人之美。」
使變好、變善。如:「養顏美容」、「美化環境」。
美國的簡稱。如:「中、美、英、法」。
美洲的簡稱。如:「南美」、「北美」、「歐美國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分、過度。如:「溢美」。漢.桓寬《鹽鐵論.錯幣》:「故人主積其食,守其用,制其有餘,調其不足,禁溢羨,厄利塗,然後百姓可家給人足也。」南朝宋.鮑照〈征北世子誕育上疏〉:「不勝殊歡溢喜,謹奉表以聞。」
言過其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應劭所著的《風俗通義》中的〈正失〉篇,開頭即點出此篇是為了糾正歷史上善惡謬誤所寫,所以立篇名為〈正失〉。在孝文帝這段中,指出劉向認為世俗流傳漢文帝的許多事跡,大多是些誇大,與事實不相符的穿鑿附會之說。只因文帝非常禮遇來上諫的大臣,所以大臣們對文帝多有褒獎。例如:文中列舉十數件關於文帝的善行,都有溢美、牽強附會之嫌。後人看到這些褒揚的文章,就以為全是事實。世上的非議與稱讚,有很多是名實不符,但會去求證的人不多,隨聲附和的人倒是不少。應劭在此對劉向的看法表示贊同。後來「言過其實」被用來指言辭虛妄誇大,與事實不相符。
毫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毫毛及頭髮。比喻極少的數量。漢.王充《論衡.齊世》:「方今聖明,承光武,襲孝明,有浸酆溢美之化,無細小毫髮之虧。」《三國演義》第二五回:「昨日曹軍入城,我等皆以為必死;誰想毫髮不動,一軍不敢入門。」
壽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祝壽的文章。或駢體,或散文,盛行於明、清。《郎潛紀聞初筆.卷七.亭林先生壽序》:「壽序諛詞,自前明歸震川始入文稿。然每觀近今名人集中,偶載一二,亦罕有不溢美者。」
談過其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言過其實」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東漢應劭所著的《風俗通義》中的〈正失〉篇,開頭即點出此篇是為了糾正歷史上善惡謬誤所寫,所以立篇名為〈正失〉。在孝文帝這段中,指出劉向認為世俗流傳漢文帝的許多事跡,大多是些誇大,與事實不相符的穿鑿附會之說。只因文帝非常禮遇來上諫的大臣,所以大臣們對文帝多有褒獎。例如:文中列舉十數件關於文帝的善行,都有溢美、牽強附會之嫌。後人看到這些褒揚的文章,就以為全是事實。世上的非議與稱讚,有很多是名實不符,但會去求證的人不多,隨聲附和的人倒是不少。應劭在此對劉向的看法表示贊同。後來「言過其實」被用來指言辭虛妄誇大,與事實不相符。
溢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分的責備。《莊子.人間世》:「夫兩喜必多溢美之言,兩怒必多溢惡之言。」《朱子語類.卷五七.孟子.離婁下》:「稱人之善,不可有心於溢美;稱人之惡,不可溢惡,皆不為己甚之事也。」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