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4.99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溫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暖和。《後漢書.卷六二.荀淑傳》:「溫暖之氣,養生百木。」《儒林外史》第五三回:「內中燒了煤火,所以這般溫暖。」
溫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蒸氣浴。為芬蘭語sauna的音譯。利用大量水蒸氣,使浴者熱得滿身大汗,再用冷水沖洗,促使毛孔收縮。可以促進新陳代謝,達到身心鬆弛,有益健康的功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溫和、溫暖。如:「春暖花開」。《墨子.節用中》:「冬服紺緅之衣,輕且暖。」宋.歐陽修〈采桑子.春深雨過西湖好〉詞:「蝶亂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冷不熱。如:「溫暖」、「溫水」、「溫帶」。漢.王充《論衡.寒溫》:「近水則寒,近火則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溫暖的。如:「和煦」、「風和日麗」。唐.白居易〈首夏病間〉詩:「清和好時節,微風吹裌衣。」
溫暖的。如:「暖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溫暖、溫潤。如:「和煦」、「煦日初升」。明.文震亨《長物志.卷一.室廬》:「蘊隆則颯然而寒,凜冽則煦然而燠。」
寸草春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詩人孟郊出身寒苦,四十六歲才考上進士,作了官後,又因性情耿直而受到排擠,最後只能當個小官,直到去世。孟郊由於一生貧寒,他的詩作也多描寫自己淒涼的境遇及心聲,同時也反映一般人民的生活疾苦。在〈遊子吟〉這首詩中,描寫慈母為即將要遠行的孩子縫製衣物,以免他們在路上受寒。這樣的恩情,子女無論做什麼都無法報答。詩中用「寸草」比喻子女,而用「三春暉」比喻母愛。「春暉」即是指春天的陽光,形容母愛有如春陽一樣的溫暖。後來「寸草春暉」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父母恩情深重,子女難以報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和樂、溫暖。[例]雍熙、熙和
趨炎附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沈生於極端重視門第的晉朝,年輕時雖然很有文采,但出身寒門,還是無法打入上流社會,於是他寫了篇〈釋時論〉,以抒發鬱鬱不得志的心情。其中提到:在溫暖地方的人,都是喜歡熱的人。但能夠知道冶煉金屬的方法,只有掌爐漆炭的人。就像想要打入上流社會,出身是很重要的。出身卑賤的人,常常被人汙辱;出身尊貴的人,卻常得到榮耀。肉食的有錢人不斷出入於華廈,粗茶淡飯的窮人只能往來於田野。講求名利的人,向有勢力的人逢迎諂媚;而講求名聲的,卻因為錢財,而原形畢露。實在是很令人感嘆。後來「趨炎附勢」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依附權勢。
野人獻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前宋國有一個農夫,冬天只有填著亂麻的冬衣可以穿著勉強過冬,到了春耕時,就獨自曬太陽取暖。他不知道天下有寬廣大廈和暖室可住,也不知道有絲綿袍和皮裘可穿。於是回頭跟妻子說:「曬太陽的溫暖,沒有人知道;我如果把這個方法獻給國君,一定會得到重賞。」同鄉的富人聽了告訴他說:「從前有個人把野菜推薦給有錢人吃,有錢人吃了以後,不是嘴巴覺得刺痛,就是肚子受害。大家譏笑他,罵得那人慚愧不已。你就跟他是同一類的人!」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野人獻曝」,用來比喻平凡人所貢獻的平凡事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