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火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燭火、燭光。《太平廣記.卷三四七.李佐文》引唐.薛用弱《集異記》:「約三更,晦稍息,數里之外,遙見火燭。」宋.文同〈織婦怨〉詩:「不敢輒下機,連宵停火燭。」
2.泛指容易引起火災的東西。《平妖傳》第一八回:「胡員外早早打發解庫掌事的及主管各人,回家賞中秋,吩咐院子俱各牢拴門戶,仔細火燭。」《紅樓夢》第一四回:「這三十個每日輪流各處上夜,照管門戶,監察火燭,打掃地方。」
3.指火災、火警。《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七回:「火燭起來,巡捕不許搬東西,這也未免過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蠟和油製成,可燃燒發光的條狀物體。如:「蠟燭」、「燭臺」、「紅燭」、「洞房花燭」、「秉燭夜遊」。
照、照亮。如:「火光燭天」。
察明、察見。如:「洞燭機先」。
燭光:計算發光強度的單位。當白金到達鎔點時,每六十分之一平方公分的面積所發出的光強度,稱為「一燭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體燃燒所產生的光熱現象。如:「爐火」、「著火」、「星星之火」。
生氣、動怒。如:「火大」、「動火」、「發火」、「光火」、「別把他惹火了!」
軍用武器或戰爭。如:「軍火」、「火藥」、「開火」、「戰火」。
緊急、急速。如:「火速」、「這是件十萬火急的事!」
烹調時所用的熱力。如:「火候」、「文火」。
赤紅色的。如:「火紅」、「火腿」。
因勢利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于此樹之下」。於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龐涓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書,乃鑽火燭之。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魏軍大亂相失。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曰:「遂成豎子之名!」齊因乘勝盡破其軍,虜魏太子申以歸。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注解〕 (1) 魏:戰國七雄之一,其故址約在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西南部一帶,後滅於秦。 (2) 趙:戰國七雄之一,其故址約在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帶。 (3) 韓:戰國七雄之一,其故址約在今河南省中部,及山西省東南部一帶。介於魏、秦、楚三國之間,為兵家必爭之地,後為秦所滅。 (4) 齊:戰國七雄之一,故址在今山東省北部、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火把、火燭。《詩經.小雅.庭燎》:「夜未央,庭燎之光。」漢.毛亨.傳:「庭燎,大燭。」
灰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體燃燒後所剩下的屑末。[例]登山者應小心火燭,否則茂密的森林,轉眼將化為一片灰燼。
天乾物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空氣及物體因水分含量少,而呈現乾燥的狀態。如:「夏季裡天乾物燥,要小心火燭。」
小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留心、謹慎。[例]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山木自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木自寇」是指樹木長成可用之材後,被拿去做成斧柄,之後再遭到自己木材做成的斧柄砍伐。「寇」,有劫取、掠取之義,在此處是砍伐的意思。山上的樹木,有的做成了斧柄,最後又來砍伐樹木。油膏可以作為燃料照明四方,卻因點燃火燭而受煎熬。桂樹的樹皮因為可供藥用,所以被人砍伐。漆樹也因為有用處,所以被人割取。莊子所要表達的是,大家都只知道有用事物的用處,卻不知道無用事物的作用,在於得以保全。後來「山木自寇」被用來比喻人因擁有才能而招致禍患。在唐.張九齡的〈雜詩〉五首之五中:「木直幾自寇,石堅亦他攻。何言為用薄?而與火膏同。」用的就是《莊子.人間世》的典故,加以改變詞形而成。意思是說:樹木與石頭都因為有用處,...
門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8.泛指門窗。《紅樓夢》第一四回:「這三十個每日輪流各處上夜,照管門戶,監察火燭,打掃地方。」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