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炭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植物長時間埋藏在地下,在高溫、高壓作用下,逐漸變成煤的過程。也稱為「煤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勸導使性情變好。如:「感化」、「教化」、「潛移默化」。
使改變。如:「化名」、「化妝」、「化險為夷」、「千變萬化」。
消除。如:「化解」、「化痰止咳」。
使物體形態改變。如:「液化」、「焚化」、「火化」、「融化」。
化緣:佛家以能布施者為與佛有緣,故僧尼等求人布施財物稱為「化緣」。
羽化:A>昆蟲自蛹或稚蟲蛻變為成蟲時,稱為「羽化」。B>稱得道成仙為「化」。
接於名詞或形容詞之後,表示狀態的改變。如:「現代化」、「電腦化」、「科技化」、「平民化」、「自動化」。
化學:研究物質結構、性質及變化過程之科學。
化子:靠討飯、要錢過活的人。或稱為「乞丐」、「叫化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木柴經高熱燒製而成的燃料。如:「木炭」、「炭化」、「炭火」。
河姆渡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石器時代的陶器。經持續的挖掘後,在黑褐色的土層中閃現剎那的金黃色,而後與空氣接觸隨即轉為泥色,此即為炭化的稻穀遺存,其上榖殼隆脈仍清晰可辨,由此確立河姆渡文化的存在。(註2) 河姆渡文化的特色在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稻穀大部份被歸類為人工栽培的秈稻,此一發現反駁了過去中國心石器時代考古史上「有梗無秈」的說法,而且同時證明了中國亦屬於世界最早栽培水稻的國家之一。 骨耜當時古人類以骨耜等農葉工具種植稻穀,而骨耜係由水牛等哺乳類動物之肩頰骨所製,用以平整土地,清理雜草等。 陶器河姆渡人在當時以深腹、大容量的陶罐、陶盆等儲存糧食,如豬...
泥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炭化程度最少,等級最差的煤。類似泥土,呈黑色、褐色或棕色。大多是未完全腐爛分解的沼澤植物殘渣,經過一段時間累積而成,可供燃料使用,含炭量低,燃燒火力甚微。也稱為「泥煤」。
黑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含炭物質經炭化後在窯中熄火悶製而成。呈黑色板狀塊體,具松脂光澤,燃點低,火力強,可以製造活性炭、二硫化碳、黑色火藥等。
煤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地質年代植物埋藏地下,逐漸變成煤的過程。也稱為「炭化」。
瘦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煙煤。炭化程度較高,結焦性較差。因用純粹的瘦煤煉出來的焦強度小、不耐磨、氣孔少,故多和其他煙煤混合煉焦。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