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熏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被一種思想、品行、習慣等所濡染而漸趨同化。如:「受到王老師長期的熏陶,使她變得熱愛書法、國畫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培養、教育。如:「陶鑄性情」、「熏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煙火向上冒。《說文解字.屮部》:「熏,火煙上出也。」
2.用煙燻。《詩經.豳風.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戶。」唐.李商隱〈無題〉詩四首之一:「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
3.(煙、氣等)侵襲。如:「臭氣熏人」。《樂府詩集.卷六五.雜曲歌辭五.南朝宋.鮑照.苦熱行》:「瘴氣晝熏體,菵露夜霑衣。」唐.韓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詩:「下床畏蛇食畏藥,海氣溼蟄熏腥臊。」
4.用香料塗身。唐.韓愈〈答呂毉山人書〉:「方將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
5.一種烹飪方法。以松枝、木炭、茶葉等的火煙燒烤食物,使其具有特殊的風味。如:「熏魚」。
暖和的。如:「熏風」。
和悅的。參見「熏熏」條。
窒息而中毒。如:「小心不要被煤氣熏著了。」
聲名狼藉。如:「這個人都熏了,誰也不願與他共事。」
理性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一位理性主義者,但是經過休謨(David Hume)的“將他從沉睡中喚醒”的著作(人類理解研究)的熏陶,他成了理性主義者以及經驗主義者的綜合體。現在“理性主義者”表達一種人類行為應該由理性所支配的觀點(這種觀點被歐洲理性主義者以及類似的經驗主義者所認同)。目錄1 唯理主義者1.1 蘇格拉底2 參考資料3 外部連結4 以上資料來源 唯理主義者唯理主義是哈耶克(Frederich von Hayek)經常使用的概念,主要用以指代過分強調理性的經濟學等社會科學流派。以哈耶克為代表的奧地利經濟學派認為,人的理性是有限度的,不可...
如坐春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二程語錄.卷一七.外傳.傳聞雜記.右見庭聞稿錄》:「朱公掞來見明道於汝,歸謂人曰:『光庭在春風中坐了一個月。』」後比喻在溫和的環境中受教或與品德學識高的人相處,受其薰陶。如:「聽師一席話,如坐春風!」
邱妙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深的遺憾。 觀點邱妙津創作的時期正是台灣解嚴初期,開始對同性戀文化進行認同的曖昧階段。在傳統文化長期熏陶和影響之下長大的邱妙津,本身對於同性戀存在著痛苦的認同迷惑,以致她的作品中時常有濃厚的自傳性色彩,他慣以喃喃自語的手記形式和豐富飽滿的華美文體,讓同性戀者的孤寂心靈和處境得到藝術性的表現。邱妙津的《鱷魚手記》中,就尖銳地表現出同性戀者所面臨的生存困境和認同危機,以及女同性戀者被自身的性向所困,脆弱的心靈無法找到精神出路的痛苦與磨難。作為同志小說的先聲,邱妙津一馬當先地將身為同性戀的迷惑與寂寞道予世人,彷彿每部作品都是在...
熏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熏陶沾染。宋.葉適〈謝景思集序〉:「俊筆湧出,排迮老蒼,而不能受俗學熏染。」清.王士禎《池北偶談.卷一一.談藝一.粵詩》:「君鄉東粵,人才最盛,正以僻在嶺海,不為中原江左習氣熏染,故尚存古風耳。」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