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7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猜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人對事猜忌疑慮。《三國志.卷六○.吳書.周魴傳》:「乞降春天之潤,哀拯其急,不復猜疑,絕其委命。」《紅樓夢》第三五回:「給你的,你就吃了,這有什麼猜疑的。」也作「猜阻」、「猜貳」。
兩無猜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彼此心中坦蕩,毫無猜忌與嫌疑。《官話指南.卷四.官話問答》:「蒙上憲委派到此,幫辦交涉事件,不過以實心行事。總望兩無猜疑,推成相信,彼此自可融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中不信而加以猜測。如:「懷疑」、「猜疑」、「半信半疑」、「疑是地上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懷疑、疑心。[例]猜忌、猜疑、兩小無猜
爾虞我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彼此互相詐騙。語本《左傳.宣公十五年》。後用「爾虞我詐」形容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猜疑,玩弄欺騙手段。 △「易子而食」、「析骸以爨」、「鉤心鬥角」
瓜田李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意思就是說:君子為人要光明磊落,因此要儘量避開一些會引起別人猜疑的舉止。這種舉止就像走經瓜田,如果彎腰去整理鞋子,就難免會讓人懷疑:是否在借此來掩飾偷摘瓜果的行為呢?同樣的,走到李子樹下,如果舉手來整理頭上的帽子,難免會讓人起疑:是否在借此而偷採樹上李子呢?如果我們走經瓜田不納履,來到李樹下,不正冠,自然就不會引人猜疑了。後來就從這首詩演繹出「瓜田李下」這句成語,成為「惹人嫌疑」的代稱。
流言蜚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諡曰武。 (3) 管叔:姓姬,名鮮,生卒年不詳。周武王之弟,封於管。武王去世,周公攝政,管叔與蔡叔猜疑周公將不利成王,於是挾武庚叛亂,為周公所平。管叔被殺,亂事平定。 (4) 孺子:幼童的通稱。〔參考資料〕 《禮記.儒行》儒有合志同方,營道同術。並立則樂,相下不厭,久不相見,聞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義,同而進,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
兩小無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男女稚齡時,彼此天真無邪,毫無避嫌與猜疑。《聊齋志異.卷一○.胭脂》:「祇緣兩小無猜,遂野鶩如家雞之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猜疑、懷疑。漢.王充《論衡.自紀》:「獄者嫌辜,卿決疑事。」《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八:「我那知這事,卻來嫌我!」
猶豫不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紅樓夢》第二六回:「這件事待要放下,心內又放不下,待要問去,又怕人猜疑。正是猶豫不決,神魂不定之際,忽聽窗外問道:『姐姐在屋裡沒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