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獲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罪。《論語.八佾》:「獲罪於天,無所禱也。」《三國演義》第一○回:「我獲罪於天,致使徐州之民,受此大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遭受、遭到。如:「獲罪」。《紅樓夢》第九三回:「弟因菲材獲譴,自分萬死難償,幸邀寬宥,待罪邊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犯法的行為。如:「犯罪」、「罪行」、「罪狀」、「罪惡」。
過失。如:「賠罪」、「罪過」。
犯法的、有過失的。如:「罪人」、「罪犯」。
痛苦、苦難。如:「受罪」。
刑罰。如:「死罪」、「判罪」。
責備。如:「怪罪」。
春風化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風化雨」係由「春風」及「化雨」二語詞組合而成。 「春風」是出自漢.劉向《說苑.卷五.貴德》,根據記載,孟簡子曾經在梁和衛當過宰相,獲罪後逃亡齊國,管仲前來迎接並且問在梁和衛時門下有多少人?至今還跟隨在身邊的有幾人?孟簡子回答說從前門下有三千使者,現在只剩三人跟在我身邊。其中兩個是因為在沒錢時,我出錢幫他們埋葬父親和母親,另一個是因兄長被關,我代為出力營救。管仲聽了之後,上車時感嘆說:「如果我不能像春風給人感化和恩澤,也不能像夏雨一樣及時加惠於民,我必定會失敗。」「化雨」則是出自《孟子.盡心上》,內容是寫君子有種教人的方法,分別是像及時雨一樣及時的潤育教化、成就他的德行、通達他的才能、應答...
予取予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我索取財物,我總是有求必應,也不因此而責怪你,但是之後的君王將會反過來對你要求得更多,那麼你就不免獲罪了。所以我死後你快走吧!不要去小國,他們不會接納你的。」楚文王下葬後,申侯依從他的交代,趕緊逃到鄭國去,並且頗受鄭厲公的寵愛。在這段記載中,有兩句話是楚文王對申侯的指責:「女專利而不厭,予取予求。」本是指申侯貪得無厭,不斷向文王索求財物,後來「予取予求」被用來比喻任意取求,需索無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收容、容許。《左傳.襄公二十六年》:「獲罪於兩君,天下誰畜?」《漢書.卷六十八.霍光傳》:「威震主者不畜。」
醉翁之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醉翁之意不在酒」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歐陽修,自號醉翁,為北宋大文學家,詩、詞、散文無一不工,為當時的文壇領袖。〈醉翁亭記〉是他在慶曆年間因言事獲罪,被貶為其滁州太守時所作,描述「醉翁亭」所在之處的美好景緻,與命名的由來。「醉翁亭」位於滁州境內的琅琊山上,為僧人智僊所築,亭名則為歐陽修所命題。瑯琊山樹林茂密,谿壑幽美,有一條清澈的泉流由兩峰間傾瀉而出,醉翁亭就築在泉水之上。歐陽修常邀友人在亭子裡聚會飲酒。有一次,歐陽修文興大發,寫下了傳頌千古的〈醉翁亭記〉,其中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之句。原意為:在這樣的一個地方喝酒,其實我意不在品嚐美酒,真能讓我忘卻憂愁的是圍繞四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貪。常用於功名、功勞之上。《宋史.卷三六○.宗澤傳》:「當時固有阿意順旨以叨富貴者,亦有不相詭隨以獲罪戾者。」元.高文秀《澠池會》第二折:「不說那定國謀、安邦計,到與我個濫叨功名彌天罪。」
不時之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時之需」原作「不時之須」,見於宋代大文豪蘇軾的〈後赤壁賦〉。北宋神宗朝,蘇軾遭人誣陷獲罪,被貶謫至黃州(今湖北省黃岡縣)。在此期間,蘇軾常四處遊覽,曾兩次遊於城外的赤壁磯,並將此地喻為三國古戰場赤壁,借以興發思古之悠情,寫下傳頌千古的〈前赤壁賦〉與〈後赤壁賦〉。〈前赤壁賦〉寫於秋季,文中借肅颯之景抒發撫今追昔的感慨;〈後赤壁賦〉作於冬季,文中則借滄桑景物抒發胸中悲涼之意。「不時之須」一語即見於〈後赤壁賦〉,文中描述:蘇軾與兩位好友在夜間漫步,舉頭見到月色美好,於是起了酒興。其中一位友人正巧有尾鮮魚可以下酒,蘇軾便興沖沖地回家向妻子要酒,他的妻子說:「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意...
無妄之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ㄨˊ ㄨㄤˋ ㄓ ㄑ|ㄢ漢語拼音︰wú wàng zhī qiān釋義︰愆,罪過。「無妄之愆」指意外獲罪。見「無妄之災」條。 01.元.關漢卿《謝天香.第四折》:「老夫受無妄之愆,與足下了平生之願,你不肯煙月久離金殿閣,我則怕好花輸與富家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