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8.78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率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帶領、引導。《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少保升帳,傳下號令,教兩都督率領本部兵馬,作中軍策應。」《老殘遊記二編》第二回:「老姑子率領了青雲、紫雲、素雲三個小姑子,送到山門外邊。」
2.領屬。《隋書.卷八三.西域傳.附國傳》:「有嘉良夷,即其東部。所居種姓自相率領,土俗與附國同,言語少殊,不相統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帶領。如:「率領」、「率團訪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統率。如:「率領」。《漢書.卷六六.楊敞傳》:「爵為通侯,總領從官。」
暴殄天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注解〕 (1) 周王發:指周武王。姓姬名發,文王之子,生卒年不詳。因商紂暴虐無道,乃率領諸侯伐商,大戰於牧野,敗紂而代有天下,都鎬京。在位十九年崩,諡曰武。 (2) 正:通「征」,討伐。 (3) 商:商朝。約當西元前十六世紀至前十一世紀,為商湯滅夏後所建立的國家。建都亳(今河南省商丘縣),經多次遷移,盤庚時都於殷(今河南省安陽小屯村),故又稱為殷,或殷商。傳至紂,被周武王所滅。商朝的農業、手工業、文字都相當發達。青銅器和甲骨文在世界文化史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4) 受:即商王「紂」。商紂,商朝最後一任君王。名辛,為帝乙的兒子,史稱為「紂王」。曾平定東夷,使中原文化逐...
剛愎自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左傳.宣公十二年》載,春秋魯宣公十二年時,楚國出兵攻打鄭國,晉國於是派荀林父等人率軍前往援助鄭國。當晉軍正要渡河時,卻聽說鄭國已經和楚國講和,而統帥荀林父在分析形勢後,認為不能輕率地進軍與楚國交戰,因此就打算撤兵回國。然而大將先縠(ㄏㄨˊ)卻不聽指揮,自行率領軍隊渡過黃河,去追擊楚軍。荀林父發覺後,已無法阻止,只好下令全軍前進。楚王聽說晉軍已經渡河追來,原本打算退兵,令尹孫叔敖也有相同的看法,就命令軍隊繼續南撤回國。但是大夫伍參卻力勸楚王應該出兵與晉軍交戰,他認為晉軍的荀林父才剛新任統帥,威信不高;而將軍先縠又固執剛愎,不聽指揮;其餘將領也都意見不一,使得部下無所適從。這時若是楚軍出戰,必...
爾虞我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楚莊王率領大軍攻打宋國,包圍宋國的都城。雙方相持了幾個月,楚國一直無法攻下宋國。宋國城內糧食的供應也將近匱乏,又聽說楚國將要在宋國內建造房屋,打算長期屯兵,因此宋國人民都非常害怕。宋國因此派大夫華元進入楚營,請求退兵。華元在一天夜裡來到楚軍統帥子反的營帳中,威脅說:「我們宋國現在的情況,已經到了交換孩子來充飢,拿死人骨頭當柴火來煮飯的地步了,儘管如此,我們寧願戰死,也絕不接受城下之盟。如果楚國能退兵三十里,那宋國對於楚國將會唯命是聽。」子反聽了也很驚恐,只好和宋國簽訂盟約,同意退兵三十里。宋國和楚國因此講和,並以華元為人質,盟約中明白地寫著:「我不欺騙你,你不必對我猜忌。」說明兩國必須...
風聲鶴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晉書.卷七九.謝安列傳》載,東晉時,野心勃勃的前秦苻堅想要征服中原。孝武帝太元八年,他率領八十萬大軍,逼臨肥水,準備攻打東晉。東晉派大將謝玄、謝石帶八萬精兵抗敵。謝玄知道苻堅實力雄厚,若以正面迎敵,必定吃虧,於是決定採取奇襲的戰術。謝玄先要求苻堅的軍隊向後移,好讓晉兵登岸,兩軍決一勝負。苻堅自恃兵多,不疑有他,就答應軍隊後退。混亂之中苻堅中箭受傷,苻融戰亡,在陣後的秦兵以為秦軍戰敗,慌成一團,丟下武器連夜逃跑,沿途只要聽到風聲、鶴鳴,都以為是晉軍來了,結果苻堅的軍隊終於潰敗,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肥水之戰」。後來原文中的「風聲鶴唳」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極為驚慌疑懼。
反求諸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3 解釋4 詞意5 例句 出處 「禮記」「不能反躬,天理滅矣」。 故事 相傳三千多年以前,那時正是中國歷史上的夏朝時候,國王就是古代治水有功,嚇嚇聞名的大禹。一次,有一個名叫有扈氏的諸侯突然起兵叛亂,夏禹王便派他的兒子伯啟率領了夏朝最精銳的部隊,前去圍剿抵抗。  他們雙方在一個叫做甘澤的地方會遇,打了一仗後,結果伯啟的部隊竟被打得落花流水,大敗而逃。這時,伯啟的許多部下和將領們,覺得敗在有扈氏的手裡,實在太不服氣,一致要求伯啟略事整頓休息後當再行出兵還擊。可是伯啟卻很冷靜的對他們說:「用不著再戰了...
拾人牙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殷中軍1>云:「康伯2>未得我牙後慧3>。」 〔注解〕 (1) 殷中軍︰殷浩(西元?∼356),字深源,晉陳郡長平人。識度清遠,好《老》、《易》,負有盛名。初為庾亮記室參軍,後起為建武將軍。朝廷欲平關河,以浩為中軍將軍,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軍事,以平定中原為己任。征姚襄兵敗,廢為庶人。中軍,職官名。古代軍隊多分為中、左、右三軍,或上、中、下三軍。中軍由主帥親自率領,是軍隊的指揮中樞。 (2) 康伯:韓伯,字康伯,晉潁川長社人,生卒年不詳。殷浩甥。好學,善言玄理,清和有思理,留心文藝。 (3) 牙後慧:別人言談中的智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統率、率領。《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上》:「親勒六軍,大陳戎馬。」《三國演義》第二回:「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來京。」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