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王子     
瀏覽人次:3657 收藏人次:4498407
1.帝王的兒子。《三國演義》第三三回:「曹操吞併疆土,今欲犯王子地面,萬乞救援。」《儒林外史》第八回:「自此隨在寧王軍中。聽見左右的人說,寧王在玉牒中是第八個王子。」
2.複姓。如春秋有王子狐、漢有王子中同。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瀏覽人次:2820 收藏人次:0
帝王的兒子觸犯了法律,要和平民接受同樣的罪刑。意謂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文明小史》第四回:「照著律例上,雖說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然而也得詳革功名,方好用刑。」《中國現在記》第二回:「俗語說得好,『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我們這裡只知道押犯人,卻不分別誰是老爺,誰不是老爺。」
白馬王子     
瀏覽人次:639 收藏人次:0
女性心目中的理想對象。淵源於西方童話故事,英俊瀟灑、風度翩翩的王子,經常適時出現解救美麗溫柔的公主於危難之中。
王子     
瀏覽人次:615 收藏人次:0
神話傳說中的仙人。漢.劉向《列仙傳.卷上.王子喬》:「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遊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餘年後,求之於山上,見柏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巔。』至時,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也稱為「王喬」、「王子晉」。
王子     
瀏覽人次:560 收藏人次:153736
1.元室後裔去汗號,稱為「小王子」。始於明英宗時韃靼酋長麻兒可兒的改稱。
2.書名。法國作家安東尼.聖德修伯里(Antonie De Saint Expuery)所作。故事是以作者在西元一九三五年自巴黎飛往西貢途中墜機於利比亞沙漠為背景,敘述作者遇見一位來自外星球的小王子,兩人相處,作者從小王子身上學習到冒險、負責與寬容。
羅摩衍那;羅摩王子的故事     
瀏覽人次:371 收藏人次:0
書名。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照字面而譯是「羅摩的漂泊」,與另一名作《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並列印度兩大史詩。最古老的版本是由印度賢者華密奇(Valmiki)於西元年三至四世紀時所編,隨著時代的推進,內容細節及篇幅均不斷的增、刪,而且存有諸多版本,一般公認北方的版本為最原始的。此書對於東南亞的舞蹈及戲劇之影響至為深鉅,並且衍生出更多與東南亞文化相輝映的史詩版本。《羅》分成七部分,它們分別是:一、羅摩的童年,二、羅摩與西妲(Sita)成親,三、羅摩、西妲與三王子拉什曼那(Laksmana)的放逐,四、金鹿和魔王拉瓦那(Rawana)用計誘拐西妲,五、羅摩藉著猴王蘇貴瓦(Sugriw...《Dictionary of Traditional South-East Asian Theatre》.
伊果王子     
瀏覽人次:329 收藏人次:0
舞名。此作品原名為俄文《Knyaz Igor》,乃俄國現代著名作曲家鮑羅定(Borodin)的歌劇,其中包括波羅夫錫安的民族舞蹈(Polovtsian Dances),由可漢康克(Khan Konchak)舞台設計,為娛樂俄國皇室的貴族、伊果王子及其子夫拉迪摩(Vladimir)所做的演出。這支著名的舞作在西元1890年的11月4日於聖彼德堡(當時的列寧格勒)的馬林斯基劇院(Maryinsky Theater)首演,由伊凡諾夫(Ivanov)所編作。1920年代著名的舞蹈家佛金(Fokine),則為了巴黎狄亞格烈夫俄國芭蕾舞團(Ballet Russes de Diaghilev),首次開幕公...Lincoln Kirstein《Dance》1938、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王子     
瀏覽人次:149 收藏人次:0
神話傳說中的仙人。參見「王子喬」條。
〔基督王子的教育〕     
瀏覽人次:148 收藏人次:0
  〔基督王子的教育〕是文藝復興時期荷蘭人文主義教育學者伊拉斯慕士(Desiderius Erasmus, 1466~1536)寫於一百一六年的重要教育著作;伊氏在該書中論述了對王子進行基督教教育的目的及過程,對於後世的人文主義教育有許多啟迪。
  伊拉斯慕士主要從坤體良(M.F. Quintilian, 35~96)及普魯塔克(Plutarchos, 46~118)兩人的觀點而來,認為教育的終極目的——道德上的善人,應該由古代經典文學作品來浸潤、塑造,教育應偏重在文雅學科的陶冶上。加以伊拉斯慕士認為人性本善,如果人性假以古典文學作品的陶冶,其發展必定朝向善良方向。因此除了基督教的宗...
王子雀鯛     
瀏覽人次:50 收藏人次:0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1.9-2.1倍。吻短而鈍圓。口中型;頜齒兩列,小而呈圓錐狀。眶下骨裸出,下緣具鋸齒;前鰓蓋骨後緣具鋸齒。體被櫛鱗;鼻部具鱗;側線之有孔鱗片17-18個。背鰭單一,軟條部不延長而呈角形,硬棘XIII,軟條15-16;臀鰭硬棘II,軟條15-16;胸鰭鰭條17-18;尾鰭叉形,上下葉末端呈尖狀。體呈淡黃褐色到深藍色或深紫褐色;頭之上半部、背部及背鰭為橘色;頭之橘色部位另具數條藍紋;體側具多條藍色點狀縱紋。鰓蓋上緣有一稍大之黑斑,胸鰭基部上方另具一很小黑點。尾鰭淡至暗色。無論任何時期,背鰭末端皆具眼狀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