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8.99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王引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766~1834)字伯申,清江蘇高郵人,王念孫之子。嘉慶年間進士,官至工部尚書。承繼其父聲韻、文字、訓詁之學而推廣之。著有《經義述聞》、《經傳釋詞》等。卒諡文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詞:此、這、這個。用以代替人、事、物。如:「言之成理」、「取而代之」、「總而言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助詞:相當於「的」。如:「莫逆之交」、「緩兵之計」、「前車之鑑」、「在天之涯」、「三分之一」、「三口之家」。
往、到。如:「不知所之」、「吾欲之南海」、「先生將何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主,或一種爵位。如:「王室」、「帝王」、「女王」、「國王」、「親王」、「王公大臣」。
群體的領袖。如:「蜂王」、「汽車大王」、「萬獸之王」。
技藝超群的人。如:「歌王」、「棋王」、「拳王」。
泛稱國家的。如:「王法」、「王師」。
姓。
統治。如:「王天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如:「牽引」。
領導、帶領。如:「指引」、「引導」、「引人入勝」。
招來、招致。如:「引起」、「引禍」、「拋磚引玉」。
援用。如:「引用」、「引證」、「援引」、「旁徵博引」、「引經據典」。
伸長、延長。如:「引領而望」、「引吭高歌」。
離去。如:「引退」、「引避」。
史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弨 清朝 惜抱軒筆記 姚鼐 清朝 考信錄 崔述 清朝 讀書雜志 王念孫 清朝經傳釋詞、經義述聞 王引之 清朝 四史發伏 洪亮吉 清朝 讀書叢錄 洪頤煊 清朝 漢書疏證 沈欽韓 清朝 史記蠡測 林伯桐 清朝 銅熨鬥軒隨筆 沈濤 清朝儆居集 黃式三 清朝 曝書雜記 錢泰吉 清朝校刊史記札記、舒藝室隨筆 張文虎 清朝 求闕齋讀書錄 曾國藩 清朝 史記札記郭嵩燾 清朝 漢書注補正周壽昌 清朝 湖樓筆談 俞樾 清朝 越縵堂日記 李慈銘 清朝 史記漢書瑣言沈家本 清朝 漢書補注 王先謙 清朝 史記探源 崔適 清朝 史記會注考證 ...
左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已佚。 清朝洪亮吉《春秋左傳詁》ISBN 7-5325-1733-0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清朝王引之著《經義述聞》左傳卷,ISBN:780643173X,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 清朝劉文淇等《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 清朝劉文淇《左傳舊疏考證》8卷 童書業《春秋左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 趙光賢《春秋與左傳》 徐仁甫《左傳疏證》,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 何樂士《左傳虛詞研究》,商務印書館,1989年 ISBN 7-100-00057-2 沈玉成、劉寧《春秋左傳學史稿》,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 IS...
漢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漢代學者研究經書,注重名物、訓詁,故後世稱研究經、史、考據之學、訓詁之學為「漢學」。[例]清代王念孫、王引之父子以精於漢學聞名。
經義述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清王引之撰,三十二卷。考證經義,旁徵博引,糾舉錯謬,力求得其本義。每考一事,必先引其父念孫語,再自加案語,故稱為「述聞」。
經傳釋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清王引之撰,十卷。廣泛蒐集經籍及周、秦、西漢書中的助詞虛字共一百六十個,分字編次,詳述意義及用法,是研究訓詁、文法的重要著作。後清孫經世所著《經傳釋詞補》與《再補》,吳昌瑩著的《經詞衍釋》,均有補充說明。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