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1.71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琅邪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名:(1)在今山東省諸城縣東南,秦始皇曾登此山,築琅邪臺,立石刻以紀功頌德。(2)在今安徽省滁縣西南。晉元帝為琅邪王時,曾避居此山,因以為名。也作「琅琊山」、「瑯琊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正的。如:「邪惡」、「邪念」、「邪事」、「邪說」、「邪魔歪道」。
不正當的思想或行為。如:「改邪歸正」、「邪不勝正」。
怪異、不合常理。如:「這事很邪門,要小心應付才行!」
人們無法理解的怪異事件。如:「中邪」、「百邪不侵」。
中醫稱足以傷人致病的四時之氣或環境因素。如:「風邪」、「寒邪」。
文言文裡,表示疑問或感嘆的語氣。同「耶」。如:「是邪?非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琅琅:A>金屬或玉石相碰的聲音。B>清脆響亮的讀書聲。如:「琅琅上口」。
琳琅:美玉,可用來比喻珍美的東西。如:「琳琅滿目」。
琅璫:刑具。指拘繫犯人的鐵鎖、鐵鍊。如:「琅璫入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陸地高起的部分。如:「高山」、「青山」、「山峰」、「山丘」、「山岳」、「山脈」。
琅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郡名:(1)秦置,在今山東省諸城縣。(2)南朝齊置,在今江蘇省東海縣。也作「琅琊」、「瑯琊」。
瑯琊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名:(1)在今山東省諸城縣東南。(2)在今安徽省滁縣西南。也作「琅邪山」、「琅琊山」。
琅邪臺刻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始皇二十八年南巡,登琅邪山,築琅邪臺,立石刻於其上,目的在頌秦德,明得意。此刻石文字傳為李斯所書小篆。後胡亥繼立,二世元年東行郡縣,於原石之旁加刻詔書,世稱二世詔文。今原石已毀,惟二世詔文,殘存十三行八十七字,字跡多剝蝕難辨。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