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理虧     
瀏覽人次:5682 收藏人次:432132
行為違背常規而於道理上有所虧欠。《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太守又去拿姜秀才,姜秀才情知理虧,躲了不出見官。」《儒林外史》第六回:「如今自知理虧,還不過來向嚴老爺跟前磕頭討饒!」也作「理短」、「理曲」。
    
瀏覽人次:18616 收藏人次:2869474
事情的原則、規律。如:「原理」、「道理」、「公理」、「義理」、「真理」。
物質的紋理、組織。如:「肌理」、「木理」、「紋理」。
辦事、處置。如:「處理」、「治理」、「辦理」、「代理」。
修治、使整齊。如:「整理」、「理家」、「理髮」。
對別人的言語行動表示意見或反映的態度。如:「理會」、「置之不理」、「不理你了!」
順序、層次。如:「有條有理」、「這封信寫得條理分明。」
溫習、熟習。如:「理熟了功課」、「書不理不熟」。
自然學科。如:「理化」、「理工」、「理科」。
    
瀏覽人次:7407 收藏人次:150434
2.欠缺、缺少。如:「自知理虧」。《書經.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韓非子.五蠹》:「雖監門之服養,不虧於此矣。」
班門弄斧     
瀏覽人次:30682 收藏人次:4119783
。王緯時任御史大夫兼鹽鐵轉運使。廌冠,御史官帽。廌,音ㄓˋ,古代傳說中的獨角獸,能分辨曲直,會用角觸理虧之人。銀章,官印。
(6) 榮映江湖:光彩照耀天下。江湖,四方之地。
(7) 予:我。另本作「余」。
(8) 卜氏之學:指子夏之詩學。卜氏,卜商(西元前507∼400),字子夏,春秋時衛國人,為孔子弟子。擅長文學、孔門詩學,《魯詩》、《毛詩》及春秋《公》、《穀》二傳,皆傳自子夏。孔子歿後,子夏講學於西河,魏文侯師事之。
(9) 郢:音|ㄥˇ,指古代楚國郢都的巧匠,相傳他能將人鼻端如蠅翼般的白粉用斧頭削去,而絲毫不損傷鼻子。 故事見《莊子.徐无鬼》。
(10) 強顏:厚著臉皮不知羞恥...
義不容辭     
瀏覽人次:22850 收藏人次:957727
道義上不容許推卻。《三國演義》第五八回:「子敬有恩於玄德,其言必從;且玄德既為東吳之婿,亦義不容辭。」《醒世姻緣傳》第八九回:「明知理虧,但只是義不容辭,怎忍坐視?」
    
瀏覽人次:19006 收藏人次:6452944
1.因理虧或做錯事,而感到難為情。如:「慚愧」、「愧不敢當」。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明.宋濂〈秦士錄〉:「兩生素負多才藝,聞弼言,大愧,下樓足不得成步。」
賓至如歸     
瀏覽人次:17500 收藏人次:704086
會把牆修好再走,不怕辛苦,因為能容許我們這麼做也是貴國國君的恩惠啊!」士文伯回去向晉侯稟告,晉侯自知理虧,向子產道歉,並熱情招待鄭伯後送他們回國,還下令重建使館。後來《左傳》文中的「賓至如歸」,就用來形容主人招待親切周到,使客人如同回到家裡一樣感到舒適滿意。
心虛     
瀏覽人次:4981 收藏人次:118625
1.自知理虧而內心害怕不安。《三國演義》第四回:「操賊心虛逃竄,行刺無疑矣。」《文明小史》第四八回:「勞航芥在對面窗內瞧見了他,自己心虛,命把窗門掩上。」
理屈詞窮     
瀏覽人次:3857 收藏人次:546683
由於理虧而被反駁得無話可說。《紅樓夢》第一一八回:「你既理屈詞窮,我勸你從此把心收一收,好好的用用功。」也作「詞窮理屈」。
獬豸     
瀏覽人次:3388 收藏人次:651532
古代傳說中的異獸。形似牛,一說似羊,獨角,能分辨曲直,見人打鬥時,會用角觸理虧的人。《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椎蜚廉,弄獬豸。」也作「解廌」、「獬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