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01.9993 ms
共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琵琶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一種魚。胸鰭、腹鰭闊大,體形略扁,長約一點八公尺。鱗堅硬、皮粗,背呈黑褐色,有淡赤色斑點,眼後有排水孔,腹部呈白色;棲於深海沙底。
|
臺灣扁鯊或臺灣琵琶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quatina formosa (Shen et Ting, 1972)
體盤較窄;前鼻瓣具尖細之分葉,後緣呈不明顯之鬚狀或平滑狀;眼與噴水孔之距離短於眼徑之1.5倍;沿頭側有時具一片三角形皮褶;胸鰭大型,後角較尖窄;體背及尾之中線具小隆脊,隆脊向頭部延伸達兩眼間及吻部。體表無眼狀斑。
為臺灣地區之特有種,僅出現於臺灣之東北及西南沿海。
僅出現於臺灣附近水域,棲息於陸棚區,漁獲水深約183~220公尺,目前為止對其生態習性瞭解極為有限,僅知其為底棲性。
可由底拖網漁獲,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扁鯊目或琵琶鮫目(Order Squatiniformes)
扁鯊科或琵琶鮫科(Family Squatinidae),Angel Sharks
|
日本扁鯊或日本琵琶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quatina japonica (Bleeker, 1858)
體形寬而縱扁,體寬約為全長之5/9;前鼻瓣末端窄而薄,後緣或呈不明顯鬚狀或平滑。噴水孔稍大於眼而位於眼之後方;而噴水孔間距較兩眼間隔寬,頭背側兩噴水孔間稍凹入;眼與噴水孔之距離短於眼徑之1.5倍;沿頭側不具三角形皮褶;上、下唇則分別具1及2枚唇褶。胸鰭擴大,後角呈圓弧狀。體背及尾之中線存在大型棘,吻部及眼之上方亦有。2枚小型背鰭形狀相似;第一背鰭起點位於泄殖孔與尾鰭起點之間;第二背鰭較接近第一背鰭而離尾鰭稍遠;臀鰭缺如。體背棕灰色,具黑色小圓點但不具眼狀斑,腹面顏色較淡。齒圓錐狀。
出現於日本南方至臺灣之西北太平洋區,包括日本、韓國、中國大陸沿近海域,臺灣地區則於東北部海域偶而可以漁獲。
常見於西北太平洋之溫帶、亞熱帶陸棚區,其生態習性不詳,只知其為底棲性,最大可成長至2公尺以上。
可由底拖網漁獲,供食用,魚皮可製成砂紙供木匠使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扁鯊目或琵琶鮫目(Order Squatiniformes)
扁鯊科或琵琶鮫科(Family Squatinidae),Angel Sharks
|
星雲扁鯊或雲紋琵琶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quatina nebulosa (Regan, 1906)
體形縱扁。前鼻瓣具一尖細之分枝,後緣或平滑或呈不明顯之鬚狀。下腭唇褶發達。眼與噴水孔之距離大於眼徑;噴水孔大型,位於眼之後方,其間距短於眼眶間隔。沿頭側具2片三角形皮褶。胸鰭大型,後緣稍凹入,外角呈鈍角,內緣圓弧狀。體背及尾部中線具小型棘,小型棘亦存在於吻部及眼上方。背鰭2枚,形狀及大小均相似;第一背鰭基底長稍長於第二背鰭基底長;兩背鰭間距稍長於第二背鰭與尾鰭起點之間距。臀鰭缺如。尾鰭呈三角形,下葉長度長於上葉,後緣稍凹入,唯於中軸部位稍往後突出;尾柄兩側具低的隆脊。體色棕綠;體背具細小之白圓點;尾柄具3處不明顯之暗斑,有兩處分別位於背鰭之前、後,第三處位於在第二背鰭之正下方。齒式10+10/...
出現於日本南方至臺灣之西北太平洋區,包括日本、韓國、中國大陸之沿近海域,臺灣地區則於東北部海域偶而可以漁獲。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之亞熱帶、溫帶陸棚區,目前為止對其生態習性所知有限,僅知其為底棲性,雌魚最大體長在163公分以上。
可由底拖網漁獲,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扁鯊目或琵琶鮫目(Order Squatiniformes)
扁鯊科或琵琶鮫科(Family Squatinidae),Angel Sharks
|
擬背斑扁鯊或擬背斑琵琶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quatina tergocellatoides (Chen, 1963)
頭寬且扁平,頭部寬度有時大於長度;前鼻瓣鬚狀;眼與噴水孔之距離小於眼徑之1.5倍;頭側具2或3葉明顯之三角形皮褶。兩背鰭小型且約略同大,第一背鰭起點與腹鰭後角相對,第二背鰭起點位於第一背鰭起點與尾鰭起點之中點;胸鰭較長且窄,外角呈鈍角;尾鰭三角形,後緣稍凹入,下葉較上葉長,下葉前緣長為全長之1/6。尾柄縱扁。體背及尾之中線無大型棘存在,吻端及眼之上方則有;體側皮齒金字塔形。體背無眼狀斑;齒強而有力,稍向內彎曲,上、下頜各3行。
本種僅出現於臺灣海峽,為臺灣地區特有種。
目前為止對其生態習性瞭解十分有限,可成長至63公分以上。
可由底拖網漁獲。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扁鯊目或琵琶鮫目(Order Squatiniformes)
扁鯊科或琵琶鮫科(Family Squatinidae),Angel Sharks
|
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軟骨魚綱鮫目魚類的通稱。長達一二丈,產於熱帶海洋中,肉食性。卵胎生。游速極快。其鰭為普通供食用的魚翅。俗稱為「鯊魚」。
|
琵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彈撥樂器。又稱枇杷。這個名稱來自所謂「推手為枇,引手為杷」之最基本的彈撥技巧。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漢語裡對所有短頸魯特琴族彈撥樂器的總稱。秦代人民根據圓的形式創出直柄、圓形音箱的彈撥樂器,至秦漢不斷改進,定型為四弦十二品位,用手彈撥的樂器,為今阮弦之前身。西元四世紀,西域文化交流,致使半梨形音箱,四弦四柱的琵琶傳入中原。唐、宋以來在這兩種琵琶基礎上不斷改進,逐漸形成現今半梨形音箱,以桐木板蒙面,琴頸向後彎曲,稱為曲項琵琶,今日常見有南管琵琶和國樂常使用的琵琶。琴桿與琴面上皆為四相四弦。除用於歌唱、曲藝、戲曲和歌舞伴奏外,也用於樂器的合奏、伴奏和獨奏。也稱為「鼙婆」。
|
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琵琶:一種曲首長頸,下部平面圓背,腹廣而橢圓形的撥彈樂器。一般為四弦,可在馬上彈奏。除用於唱歌、戲曲、歌舞伴奏,也用於樂器的獨奏、伴奏、合奏。
|
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琵琶:一種曲首長頸,下部平面圓背,腹廣而橢圓形的撥彈樂器。一般為四弦,可在馬上彈奏。除用於唱歌、戲曲、歌舞伴奏,也用於樂器的獨奏、伴奏、合奏。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