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9.901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男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男人。《禮記.內則》:「男子居外,女子居內。」《三國演義》第九○回:「既為男子,何無智也?我雖是一婦人,願與你出戰。」
2.兒子。《莊子.天地》:「使聖人富,堯曰辭,使聖人多男子,堯曰辭。」
男子十項全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男子十項全能屬於田徑運動項目,其十個項目分別為:一百公尺、跳遠、推鉛球、跳高、四百公尺、一百一十公尺跨欄、擲鐵餅、撐竿跳高、擲標槍和一千五百公尺。男子十項全能比賽必須在連續兩天內依順序完成比賽,其賽程為:
  第一天:一百公尺、跳遠、推鉛球、跳高和四百公尺。
  第二天:一百一十公尺跨欄、擲鐵餅、撐竿跳高、擲標槍和一千五百公尺。
  男子十項全能比賽的勝負是以積分總和高低來決定;將選手各項成績轉變成積分,並以分數總和最高者為優勝。一九一二年奧運會時,開始列入男子十項全能的比賽,初期只列名次,未計分數;至一九二二年開始才列有世界紀錄。十項全能運動之項目至今雖未改...
男子漢大丈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有氣節、有原則的男子。《紅樓夢》第六回:「有了錢就顧頭不顧尾,沒了錢就瞎生氣,成個什麼男子漢大丈夫了。」
男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對男人的俗稱。《金瓶梅》第一六回:「他頭一件,孝服不滿;第二件,你當初和他男子漢相交。」《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八:「有妻莫大姐,生得大有容色,且是興高好酒,醉後就要趁著風勢,撩撥男子漢,說話勾搭。」
2.有大丈夫氣概的人。元.喬吉《兩世姻緣》第一折:「男子漢也有個立身揚名時節。」《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少保若肯留在帳下效力,你也可以借此報效朝廷。正是男子漢發奮有為之時!」
男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魯國有一男子,獨住一屋,一夜暴風雨,鄰居寡婦的房舍壞了,便前往魯男子住處,欲借宿一夜,魯男子毅然拒絕她。見《詩經.小雅.巷伯》。後泛稱不受女色誘惑的男子。《醒世恆言.卷七.錢秀才錯占鳳凰儔》:「自古以來,只有一個柳下惠坐懷不亂。那魯男子既知不及,風雪之中,就不肯放婦人進門了。」《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三:「深夜美人來至,遮莫是柳下惠、魯男子也忍耐不住,怎教我不動心?」
男子成年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儀式。肯亞之馬塞(Masai)部落傳統祭典,每七年舉行成年禮一次。二十一歲至二十八歲之男子,在成年禮中成為成年戰士(Morans),並需成為擔負部落責任之成員,得可以結婚成家。在同一儀式上,年長戰士就此退休,升為長老。馬賽人高大而自負,其外表似閃族人(Semitic)而不似非洲人。在宗教習俗上特別重視神秘之數字四十九。此一習俗可能來自東方。籌辦男子成年禮,先築成一圓形之村落,包括約一百六十個茅屋。茅屋環三百碼直徑之圓圈而建,圓圈內擇定一地點,建造「戰士之紀念茅屋」(Esingera),然後驅四十九頭聖牛入內。在戰士茅屋周圍,有四十九間較小茅屋,供參加成年禮者之領導人物使用。馬塞部落大抵有兩千人...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男子祈雨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在南非的巴色特蘭(Basutoland)一種需要體力耐力特具男性活力的舞蹈。從前是一種典禮舞蹈為祈雨儀式的一部份,現在則由年輕男子為休閒娛樂而表演,女孩在旁拍手唱歌〔見女子祈雨舞(Mokhibo),摩可羅托羅舞(Mokorotlo),磨惕耶可舞(Motjeko)〕。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男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表俊美,風度翩翩的男子。《太平廣記.卷四六九.蘆塘》引《錄異記》:「此塘有鮫魚,五日一化,或為美婦人,或為美男子,至於變亂尤多。」清.李漁《奈何天》第二七齣:「原來如此,這也不難,待我奏明上帝,遣一位變形使者,把他身上的肢體從新改造一番,變做個美男子便了。」
男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傑出不凡的男子。唐.韓愈〈試大理評事王君墓誌銘〉:「天下奇男子王適,願見將軍白事。」明.屠隆《綵毫記》第三五齣:「老蒼頭,勇略忠義,乃世間奇男子。」
庫巴,聖所,男子會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庫巴(Kuba)是臺灣原住民鄒族(曹族Tsou)舉行「戰祭」〔見《瑪亞士比祭》Mayasvi〕或「栗祭」、「獵首祭」、「成年禮」等祭儀之場所的稱謂,又稱聖所或男子會所。過去它是婦女之禁地,成年男子始可由其正門進入。早期會所除重要祭祀活動外,族中男子狩獵技能和歌舞訓綀,歷史承傳等皆於會所中行之;是族群事件協商,議處之地。是鄒族文化、政治、歷史精神等之標的物。傳說鄒族祖先居於玉山,因洪水氾濫族人即下山向西面呈放射線式的流徙,直至建有了庫巴後始有定居的部落生活。據部份學者的劃分法:鄒族分成南鄒(分佈於高雄縣三民鄉之卡那步族和桃源鄉荖農溪岸之沙阿魯阿族)和北鄒(阿里山區曾文溪上游,東部接布農族,西部與...
巴蘇亞、博伊哲努《臺灣鄒族的土神話》1993。伊優樹,博伊哲努《臺灣鄒族生活智慧》1997。劉其偉《臺灣土著文化藝術》1983。王煒昶《世界地理雜誌:天神哈莫的子民 ── 阿里山鄒族》1994、145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