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2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番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舊日用來稱呼外國人。《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那番子性野,不知王法,就持了刀杖器械,大打一仗。」
2.明清時稽查緝捕罪犯的差役。《明史.卷九五.刑法志三》:「番子即突入執訊之,無有左證符牒,賄如數,徑去。」也稱為「番子手」、「番役」。
番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清時稽查緝捕罪犯的差役。《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江南人說陰捕,就是北方叫番子手一般。」《醒世姻緣傳》第六七回:「你穿著又不廝稱,還叫番子手當賊拿哩!」也稱為「番子」、「番役」。
番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衙門差役的助手。《水滸傳》第四一回:「馬麟原是小番子閒漢出身,吹得雙鐵笛,使得好大滾刀,百十人近他不得。」
番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舞種類名稱。清朝(1644-1911)宮廷宴樂有九部,其中之一,即「番子樂」。該樂係高宗(1736-1795)平定金川,獲其樂,及後藏班禪額爾德尼來朝,獻其樂,均列入「番子樂」。所獲金川之樂有三首:《阿爾薩蘭》、《大郭莊》及《四角魯》。所用樂器有得梨一,柏且爾一,得勒窩一。班禪所獻之樂,名為「札什倫布」。所用樂器有得梨二,巴汪一,蒼清一,馬思馬爾得勒窩四。《阿爾薩蘭》係戲獅之舞蹈。表演時,司樂器三人,司舞三人,身長七尺,披五色毛,引舞者衣雜綵,手執繩,繫耍球一,五色。表演《大郭莊》時,有十名舞者,二人一組相攜而舞;其中一舞者著蟒服,戴翎,掛珠,斜披黃藍二帶,交叉如十字;另一舞者著藍袍,掛珠,...
《清史稿.樂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支的第一位。
時辰名。約當晚上十一點至凌晨一點。如:「子時」。
本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如:「子女」、「獨生子」。
後代。如:「子嗣」、「多子多孫」。
植物的果實,或動物的卵。如:「蓮子」、「瓜子」、「桂子」、「松子」、「烏魚子」。
對一般人的通稱。如:「男子」、「女子」。
對有學問道德的人的尊稱。如:「孟子」、「孔子」。
顆粒狀細小而堅硬的東西。如:「子彈」。
與「母」相對的。如:「子音」、「子母扣」。
幼小的、稚幼的。如:「子薑」、「炸子雞」。
指輩分小、年紀輕的人。如:「子弟」、「小子」、「學子」。
對他人稱自己的配偶。如:「內子」、「外子」。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一種中文傳統圖書的分類名稱,主要收錄諸子百家、天文算法、藝術類等著作。如:「子部」、「經、史、子、集」。
部首。
詞綴。放在名詞、動詞、形容詞、量詞等之後。如:「房子」、「車子」、「拍子」、「胖子」、「聾子」、「樣子」、「哪門子」、「兩下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對外國或邊境少數民族的稱呼。
外國或外族的。如:「番茄」、「番薯」、「番石榴」。
更代、替換。如:「輪番上陣」。
量詞。A>用於計算次數的單位。相當於「回」、「次」。如:「三番兩次」、「思考一番」、「白費一番苦心」。B>種、類。如:「一番天地」、「一番見解」、「一番滋味」。
搖旗吶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儒林外史》第三九回:「番子正在魂驚膽落,又見山後那二百人,搖旗吶喊飛殺上來,只道大軍已經得了青楓城,亂紛紛各自逃命。」
旗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旗可作為標幟,故泛稱旌旗為「旗幟」。《三國演義》第五回:「次日築臺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請詔登壇。」《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喊聲大震,把那幾百個番子,猶如砍瓜切菜,儘數都砍死了,旗幟器械,得了無數。」也作「旗志」。
手起刀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手一提起,刀就落下。形容用刀動作乾淨俐落。《水滸傳》第三○回:「武松道:『原來恁地,卻饒你不得。』手起刀落,也把這人殺了。」《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那蕭雲仙腰插彈弓,手拿腰刀,奮勇爭先,手起刀落,先殺了幾個番子。」
勇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果敢有力。《漢書.卷六○.杜周傳》:「竊見朱博忠信勇猛,材略不世出,誠國家雄俊之寶臣也。」《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那番子見勢頭勇猛,正要逃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