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畫派     
瀏覽人次:186 收藏人次:0
繪畫的門派、派別。如:「印象畫派」、「野獸畫派」。
婁東畫派     
瀏覽人次:376 收藏人次:0
  清代最興盛的畫派,係以王原祁為首所形成的婁東畫派;又稱太倉畫派,係因「四王」之中王時敏、王原祁祖孫和王鑑都是江蘇太倉人,太倉三王和後學稱為婁東畫派,勢力在王翬的虞山畫派之上。王原祁(1642~1715),生於崇禎十五年,卒於康熙五十四年,字茂京,號麓臺。山水畫自幼得祖父王時敏的傳授指點,遍臨五代宋元名跡,又得王鑑指導,多方汲取營養,筆墨功力深厚,畫風宗承黃公望,以自然樸拙見長,自稱筆端如金剛杵。旨在救正松江畫派末流用筆纖弱甜俗的缺失,短處則是筆法生拙,易傷畫韻,且墨法重滯。王原祁在康熙時中進士,官至戶部侍郎,受到皇帝青睞,政治地位顯赫,追隨者眾多,遂形成婁東畫派。主要畫家有唐岱、董邦達、華...
常州畫派     
瀏覽人次:232 收藏人次:0
  常州畫派是清代花鳥畫的重要畫派;惲壽平的沒骨花卉畫法,柔美秀雅,帶有寫意色彩,野逸作風,自清代中葉曾風靡一時,因常州一帶學他的人最多,就形成常州畫派,主要畫家有馬元馭、范廷鎮、鄒顯吉、惲冰等。
  惲格(1633~1690)字壽平,生於明崇禎六年,卒於清康熙二十九年,後以字行,乃改字正叔,號南田。畫室稱甌香館,號白雲外史、甌香散人、東園生、園客、雪衣居士等。為人狷介,品行高潔,生活在明、清之際,曾參加抗清運動,家人離散,入清後決不應科舉考試,以賣畫維持生計,終於窮困病死。山水畫成就頗高,得名甚早,但因自覺不及王翬,竟在中年四十歲左右,轉為以畫花卉為主。
  他從明代沈周...
新印象畫派     
瀏覽人次:194 收藏人次:0
新印象畫派(Neo Impressionism),又稱為「點描派」,為印象派的分歧之一,與「後其印象畫派」共爭「印象派後繼者」的地位。 新印象繪畫派代表畫家秀拉、西捏克、西斯勒、畢沙羅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新印象畫派英文關鍵字:Neo Impressionism
徐熙畫派     
瀏覽人次:194 收藏人次:0
  徐熙畫派是五代南唐徐熙影響之下所形成的花鳥畫派。徐熙作畫不同於畫院之工細富麗風格,而傾向於自然逸趣。徐氏作畫先以濃墨畫出花鳥的形廓,再施加淡彩,保留鮮明的輪廓線條,顯現挺拔的骨氣。作畫對象則多為江畔湖濱的花汀野竹、水鳥野鳧,充滿天然的意趣,世稱其風格為「徐熙野逸」,與黃筌畫派的「黃家富貴」相互輝映。
虞山畫派     
瀏覽人次:179 收藏人次:0
  清初畫家王翬(1632~1717),因畫風所宗學者頗多,形成虞山畫派。王翬,生於崇禎五年,卒於康熙五十六年,字石谷,號耕烟散人,江蘇常熟人。曾得二王指授,從臨古著手,能兼學諸體,主張集古人之大成。並注意觀察自然,攝取真景,可惜未堅持下去。作品技法精熟,面貌多樣,脫古化新,具有一定的自然天趣。康熙三十年(1691),詔畫〔康熙南巡圖〕,與弟子楊晉北上京師,越三年完成,受到皇帝褒獎,卻不願接受官職,南歸,家居二十餘年,以作畫為業,從其學畫者頗多。但因其畫法工細,學習不易,致往往只能模仿其面貌而少變化。著名的弟子有楊晉、宋駿業、釋上睿、顧昉等,形成虞山畫派,影響延續到近現代。
  楊晉...
浙江畫派     
瀏覽人次:171 收藏人次:0
  浙江畫派是指明代前期的一大繪畫流派,簡稱「浙派」。浙派的創始人戴進,承傳了南宋院體畫的表現技法和風格,同時廣泛攝取宋元各家之長,而形成了蒼勁放逸的畫風,這種有別於明代院體畫的創新風格,對明代的宮廷繪畫和民間藝術,影響極鉅;一時蔚然成風,從學者眾多,著名的有吳偉、王諤、張路、夏芷、蔣嵩、汪肇等,因為他們大多是浙江錢塘人,所以稱為「浙江畫派」。此外,浙派健將吳偉是江夏人,畫風與浙派稍有不同,因此,亦有人將他和張路、汪肇等歸為「江夏派」,同視為浙派的支派。
  浙派領袖戴進,字文進,號靜庵,玉泉山人,是明代第一流的全能畫家,山水、人物、花卉,無所不能,且題材廣泛,內容多變,呈現多種不同...
嶺南畫派     
瀏覽人次:167 收藏人次:0
近代中國畫的一個流派。廣東番禺高劍父、高奇峰及陳樹人,初師花鳥畫家居廉,後曾赴日進修。其作品多寫中國南方風物,運用傳統技法,融合日本和西洋畫法,重寫生,色彩鮮麗,別創新格,人稱「嶺南畫派」。
松江畫派     
瀏覽人次:161 收藏人次:0
  松江畫派是明代後期山水畫流派,屬晚期吳派,以董其昌為代表,因他係松江人,加上朋友和學生大多集中在松江一帶,故有松江畫派的稱號。董其昌(1555~1637)生於嘉靖三十四年,卒於崇禎十年,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華亭人,華亭在今上海松江。他的山水畫淵源於北宋董源、巨然、米芾、米友仁,兼採元人黃公望、倪雲林之長,晚年也取法南宋李唐。所作山水樹石,煙雲流動,秀逸瀟灑,十分講究筆墨的韻律趣味,特點是平淡中見痛快。作畫雖比不上文徵明的精工具體,但在風格的古雅秀潤上卻更進一籌。
  董其昌的松江畫派戰勝其前的吳門畫派,獨執畫壇牛耳三百年,在技法上有突出的優點,他把宋畫董源、巨然的技法,和元...
吳門畫派     
瀏覽人次:157 收藏人次:0
  吳門畫派是明代中期的繪畫派別,因作者都是蘇州府人,而蘇州別名「吳門」,故有此名。明代中葉以後,院畫勢力衰微,浙派漸趨末流,吳門畫派繼之而起,沈周為領袖,文徵明繼起,形成明代後期一大流派,與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成就多方,技藝全面,題材廣泛。唯吳門畫派仍是前有所承的。
  早在明代初期,江南蘇州、無錫地區有一批畫家,如杜瓊、劉濶、陳汝言、徐賁、陳暹等人,擅長詩文,文學修養較高,畫風繼承元代黃公望、王蒙傳統,創作以筆情墨趣為主的文人畫,對吳門畫派開宗者沈周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可稱得上是這一畫派的前驅。
  沈、文、唐三家的共同特點是屬於文人筆墨,仇英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