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912.2796 ms
共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脖子腫大的症狀。《說文解字.疒部》:「瘻,頸腫也。」唐.柳宗元〈捕蛇者說〉:「可以已大風、攣踠、瘻、癘,去死肌,殺三蟲。」
2.常流膿水、不能收口的膿瘍。如:「肛瘻」、「痔瘻」。
膨脹、腫脹。《淮南子.說山》:「貍頭愈鼠,雞頭已瘻。」
參見「痀瘻」條。
|
痀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駝背。如:「他那痀瘻的身子,蒼白的臉,似乎訴說著歲月的滄桑。」也作「痀僂」。
|
瘻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或動物因炎症、外傷、腫瘤等疾病,使得內臟之間、內臟與皮膚、皮膚與皮膚之間產生不正常的通道。形成後不易自動癒合,常需手術切除。
|
肛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肛門及其周圍發生膿腫,形成瘻管,不斷漏出膿水的病症。內痔、肛裂常會導致此病狀的產生。也作「肛漏」。
|
痔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痔瘡潰爛經久不癒的病。《全晉文.王羲之.雜帖五》:「鷹嘴爪炙入麝香,煎酥酒一盞服之,治痔瘻,有驗。」也稱為「痔漏」。
|
起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部因撞擊受傷後而產生的腫塊。例:佢無看路又走當遽,毋堵好頭那去撞著壁,撞到起瘻。(他沒看路又跑很快,不小心頭撞到牆壁,起腫塊了。)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