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88.51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白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白色的眉毛。《封神演義》第三回:「見一將面如鍋底,海下赤髯,兩道白眉,眼如金鈴。」
2.指三國時馬良。馬良其眉中有白毛,故稱。又因馬良兄弟五人並有才名,而馬良最為傑出,後也稱眾人中較優秀傑出的人才。唐.李白〈對雪奉餞任城六父秩滿歸京〉詩:「季父有英風,白眉超常倫。」《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先生大才,又是尊府白眉,今日幸會,一切要求指教。」
白眉赤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白無故。《紅樓夢》第三四回:「白眉赤眼兒的,做什麼去呢?到底說句話兒,也像一件事。」
台灣噪眉(金翼白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簡介: 金翼白眉為臺灣特有種,牠普遍棲於海拔2300~3950公尺森林底層之草業水和灌叢中,以果實和昆蟲為食物,繁殖期在6月至8月間,每窩3~5個蛋。
東方黃鶺鴒(白眉亞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約 17cm。雌雄鳥以及冬繁殖羽、成幼鳥之間的羽色有些許差異。所有亞種的成鳥喙、眼、腳皆為黑色。M. f. macronyx 成鳥的冬繁殖羽皆無明顯的眉線,M. f. taivana 與M. f. simillima 成鳥的冬繁殖羽皆具明顯的眉線。M. f. taivana 成鳥具黃色較粗的眉線,M. f.simillima 成鳥具白色細長的眉線。M. f. taivana 雄鳥繁殖羽為頭上、背、腰、小覆羽皆為欖黃綠色,具長而寬的黃色眉線,眼先至耳羽為黑褐色,喉、胸、脇、腹、尾下覆羽皆為黃色,大覆羽、中覆羽及飛羽為黑色,具黃白色羽緣,尾羽黑色,外側為白色。雌鳥繁殖羽與雄鳥繁殖羽類似,但是顏...
白眉燕鷗(褐翅燕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terna anaethetus
體長35~38公分。虹膜暗褐色,喙及腳黑色。雌雄外形相似且羽色終年不變。成鳥額、頦和喉部白色,頭頂至頸後黑色,並穿過眼睛形成一過眼黑線;背部黑褐色,胸、腹部白色,尾羽黑褐色而外緣白色。幼鳥頭部和成鳥相似而帶有褐色;背部灰褐色,肩羽具淡黃色和白色斑點,胸、腹灰白色,胸側及脅部灰色;尾羽灰褐色,尾羽腹側白色。第一年夏季的幼鳥和成鳥相似,但尾羽較短,尾羽外緣缺少白帶。
共6亞種,廣泛分布於整個熱帶海洋,並環繞在赤道附近。
常出現於近海岸的水域,夜間會著陸休息。叫聲是刺耳的、狂吠的“wep-wep”或“wup-wup”聲。
鳥綱(Class Aves)
鷸形目 (Order Charadriiformes)
燕鷗科 (Family Sternidae)
白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nas querquedula
體長38~39公分。喙、腳為黑色,雄鳥頭頂、背部為暗褐色,肩羽長且黑白相間,頭部為紅褐色;眉白而粗並延伸至後頸,與周圍形成明顯對比,脅灰白色,腹部白色,飛行時可見藍灰色覆羽、綠色翼鏡及上下緣白色。雌鳥全身褐色,具暗褐色過眼線,過眼線上下具白色線斑。雄鳥非繁殖羽與雌鳥相似,但覆羽的色澤較淡。
分布於歐亞大陸,冬季往南遷徙至熱帶地區北方。繁殖地橫跨大部分的歐洲、亞洲中部至東部太平洋沿岸;冬天則遷移至非洲東部、中部及西部及熱帶亞洲。
夏天棲息於淺水沼澤環境;冬天棲息於河口、沙洲、沼澤、淡水湖泊等環境。食物包括植物及無脊椎動物。巢築於長草覆蓋的地面。
鳥綱(Class Aves)
雁形目(Order Anseriformes)
雁鴨科(Family Anatidae)
白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妓院裡所供的神像。長髯魁偉,白眉赤眼,騎馬持刀。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補遺.神仙.神名誤稱》:「近來狹邪家多供關壯繆像,余竊以為褻瀆正神,後乃知不然。是名『白眉神』長髯偉貌,騎馬持刀,與關像略肖,眉白眼赤。」也稱為「祆神」。
白眉林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雄鳥體色略異。雄鳥頭部石板黑色,有白色眉斑,背部石板青色,肩羽帶淡欖黃色,翼羽黑褐色,各羽外緣欖褐色,尾羽石板黑色。腹面欖黃色,喉和尾下覆羽淡黃褐色,腹部中央白色。雌鳥體背欖褐色,尾羽褐色而帶欖色,胸稍帶赤色,尾下覆羽淡黃褐色。喙黑色。跗蹠及趾褐色。本種的雌鳥與栗背林鴝 (L. johnstoniae) 的雌鳥外形、行為、棲地都極為類似,唯本種尾下覆羽為淡黃褐色而非白色,以茲區別
白眉黃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雄鳥體色不同。雄鳥自額、頭頂、背、肩羽、腰及尾上覆羽為一致無光澤的黑色。尾羽黑褐色,中央一對尾羽全黑,其它尾羽外瓣基部白色。眉斑短小白色,位於眼後。翼羽黑色,但大覆羽白色,中覆羽羽端白色,形成明顯的白色翼斑,三級飛羽外瓣有白色的寬羽緣。腹面自腮、喉、胸至上腹為赤黃褐色,下腹及尾下覆羽白色。雌鳥體背為橄欖褐色,尾羽欖褐色,尾基無白色。翼羽石板褐色,三級飛羽外瓣灰白色,大、中覆羽羽端灰白色。無眉斑,翼斑不明顯,腹面土黃色。喙黑色,雌鳥暗褐色。跗蹠及趾暗褐色,雌鳥欖褐色。
白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雄鳥體色略有差異。雄鳥頭全部和頦呈黑色,具白色冠紋、眉斑及頰線,耳羽後方有一白斑。肩、背橄欖褐色,有黑色縱斑;下背、腰及尾上覆羽栗紅色;尾羽黑褐色,中央一對尾羽栗褐色,最外側一對尾羽斜狀白斑穿入內瓣,次對僅於近羽軸下半有不明顯白斑;小覆羽橄欖灰色,中、大覆羽暗褐色有乳白色羽端,形成兩條乳白色翼帶;飛羽角褐色,外瓣羽緣栗黃或黃白色。胸及體側栗黃色,兩脇具栗褐色縱斑;腹部中央及尾下覆羽白色;非繁殖羽頭上白色,帶紋沾棕色,背面栗黃色羽緣特別明顯。雌鳥羽色比雄鳥淺淡,頭褐色,頭上白色條紋帶棕色或污白色;頦及喉栗黃色,頰紋下側有黑色斑點;胸和兩脇有不明顯褐色縱紋。喙角褐色,下喙基肉黃色。跗蹠及趾灰褐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