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90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白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以勞力工作的雇員。為英語white-collar的意譯。因其多著白色或淺色衣服工作,故稱為「白領」。
白領階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以體力工作的雇員。為英語white-collar class的意譯。因其工作時多著白色或淺色衣服,故稱為「白領階級」。
白領勞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事文書及事務方面工作的雇員。不同於從事勞動生產的勞工。如打字員、文書員、會計員等。
白領階級犯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白領犯罪」。參見「白領犯罪」條。
白領犯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社會學者蘇哲蘭(Edwin Sutherland)的定義,係指高社經地位者運用智力與專業知識,在其從事其專業工作範圍下,進行的非暴力違法行為。早期以詐欺或賄賂最常見,目前廣泛包括政治賄賂、內線交易、洗錢、變造資產、偽造文書、違反智慧財產權、網路犯罪等。也稱為「白領階級犯罪」。
白領帶木蜂紹德亞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名:白領帶木蜂紹德亞種。 特徵:中型蜂類。雌蟲體黑色,胸部前後端及周緣具黃白色毛帶,中央單眼區正常,不隆起。 類似種:銅翼眥木蜂。
白領剪嘴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ynchops albicollis
體長38~43公分,翼展超過1公尺,喙紅色,尖端轉為淡黃色,腳紅色。頭頂、背部及翅整個為黑色,非繁殖期時背部較偏褐色,前額、頸及整個腹部為白色。尾羽除中央尾羽黑色外,為白色。雌雄羽色相同,但雌鳥體型較小。亞成鳥似非繁殖期成鳥,但身上有褐色鱗斑,喙顏色也較淡。
分布於亞洲南部,包括巴基斯坦東部、印度北部、孟加拉、不丹及高綿。在枯水期及氾濫期會在河的上下游做短距離遷移。
棲息地侷限於大河的河岸,僅少數會利用出海口的沙洲。以魚及蝦為食,主要於黃昏及夜間活動,在平靜的開闊河面覓食。繁殖期2~6月,在河岸或在低水期的沙洲上集體營巢,亦常和燕鷗及燕鴴利用相同的巢區,每窩產2~4枚卵,主要由雌鳥負責孵蛋,約21天孵化。其常棲息的河灘地及海岸,因人口密度的增加且變更為耕地的影響,族群量急劇下降,總數約少於一萬隻。
鳥綱(Class Aves)
鷸形目 (Order Charadriiformes)
剪嘴鷗科 (Family Rynchopidae)
白領翡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雄鳥頭頂綠藍色,有小型羽冠,但不易見。背部藍綠色,尾上覆羽鮮藍色。眼先上方有一小塊白色羽區,下眼圈白色,頸圈和腹部白色。雙翼和尾羽靛藍色。上喙灰黑色,下喙骨黃色帶有暗褐色喙緣與喙尖,跗蹠與趾鉛灰色。雌鳥與雄鳥相似,但顏色較為黯淡。
白領美洲咬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rogon collaris
體長約25公分。雄鳥喙黃色,頭、頸部綠色,腹部紅色,胸腹之間有一條白色橫帶;背部綠色,飛羽黑色,下方尾羽白色,有黑色橫紋。雌鳥背面大致棕色,腹部紅色較淡,胸腹之間有白色橫紋;上喙黑色,下喙黃色,尾羽下方黑色較多。喙粗厚,腳黑色,細小無力。
共7亞種,分布於中美洲及南美洲,由墨西哥南部到厄瓜多爾西部、玻利維亞北部和巴西東部,以及千里達。不遷徙。
本種是美洲咬鵑中分布最廣的一種。單獨活動或是成對棲息於潮溼森林以及森林邊緣;常站在枝頭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動,偶爾飛出捕捉附近的昆蟲,或是扯下掛在枝條上的果實,再飛回原來的樹枝上。利用腐木的樹洞築巢,將樹洞整修加大,有時會亦會利用其他鳥類的巢洞或是白蟻的巢穴。雌雄都參與孵卵以及育幼的工作。
鳥綱(Class Aves)
咬鵑目(Order Trogoniformes)
咬鵑科(Family Trogon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素淨,如雪、牛奶的顏色。如:「白雪」、「乳白」、「白報紙」、「白色的花」。
清楚、明白。如:「真相大白」、「含冤莫白」。
日間、光明。如:「白天」、「白晝」、「東方發白」、「月白風清」。
淺顯的。如:「白話」、「淺白」。
空無所有。如:「交白卷」、「白手起家」。
徒然。如:「白搭」、「白說」、「白跑一趟」、「白忙一場」、「白白的浪費這多人力,真可惜!」
坦率。如:「只要你坦白說出真相,我不會怪你的。」
戲劇中的對話。如:「對白」、「道白」、「旁白」。
不付出代價而得到的。如:「白吃白喝」、「白看了一場電影。」
表明、陳述。如:「自白」、「告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