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3.755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的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楚了解。宋.范成大〈後催租行〉:「傭耕猶自抱長飢,的知無力輸租米。」
柏拉圖的知識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體驗它們,我們需作內化思考並深思我們與生俱來的是什麼,人類心靈的充分了解構成世界所有理念,因此真正的知識來自內省或自我分析。我們須學習將自己和感官資訊區分開來,因感官資訊只會蒙蔽真相或只能提醒我們已經知道的東西。(註1) 結論人如何去認知理念呢?至此,柏拉圖的觀點則具神祕性且不易理解。他認為人人都有靈魂,在未出生進入軀體以前,靈魂位於純粹與完備的知識之中,所以人的靈魂在進入軀體之前,知悉一切事物,俟進入軀體之後,靈魂擁有
洛克的知識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洛克(John Locke)是古典經驗主義的開創者,一六三二年生於英倫半島的布里斯特(Bristol)附近小村。在牛津大學就讀時,即攻讀哲學及醫學。尤其對笛卡爾(René Descartes)及培根(F. Bacon)的學說深入探討。其後洛克的論點由經驗論的立場出發,於一六九○年出版〔人類悟性論〕(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一書,對人類知識產生的來源加以分析。在此書中洛克先確定了知識與其他的如臆測、信念、想法等,均屬於觀念,所以凡是浮現在心中的花、草、樹木,乃至數目或幾何圖形皆然。觀念是由經驗,或感覺(sensation)與反省(ref...
價值論的知識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知識論的觀點及方法來探討價值問題所形成的研究領域稱為價值論的知識論。價值論(axiology)又稱為價值理論(theory of value);在傳統哲學體系中,價值論與形上學及知識論是三個哲學討論領域。價值論又分為倫理學及美學兩科目,討論「善」與「美」的意義及其價值。傳統哲學家將真理與價值分開來討論,知識論在追求真理,並不涉及價值問題。當代有許多哲學家,則反對將真理與價值命題分開,主張真理命題是價值命題的間接表達。這種主張造成另一種哲學的觀點,也就是以知識論的方法討論價值命題的意義及真偽等;探討如何知道個人或社會價值、價值與事實的關係及其相關之程度等問題。
宰制的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宰制的知識是指實證科學的知識,又稱績效的知識(Leistungswissen)。這是一種人類為了有效控制自然而形成的知識形式。謝勒(Max Scheler, 1874~1928)在一九二五年發表的〔知識形式與教育〕中否定了為知識而知識的觀點,認為所有的知識均在於產生變化。宰制的知識也就是人類為了自己的目的,想要控制世界、改變世界而形成的知識形式。
社會學的知識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學的知識論又稱為知識社會學(sociology of knowledge),主張個人的世界觀、信念體系及知識系統是由個人所處社會中的社會關係影響而決定;也就是說,不同的社會會產生不同的知識系統,會使個人有不同的世界觀和信念體系。
  許多當代社會及行為科學家均主張個人的世界觀、知識系統和信念系統有其社會基礎,個人是必然且無可避免的存在於某個社會中,社會及客觀物理條件造成個人行為,個人行為造就個人經驗,除了提供組成社會存在之基礎,又造成一些意識型態,而這些意識型態又會改變或修正物理及社會條件。探討信念及知識體系與社會之間關係的問題,即是社會學的知識論的主要領域。
可編碼的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編碼的知識是指可由符號及記號表達的知識,即可由文字、數字、符號或圖形來記錄及顯示的知識,經編碼後可儲存於書面的文件或電子檔案,可編碼的知識通常即是外顯知識,但部分「如何做」的隱性知識也可透過外顯化的方法轉為可編碼的知識,如組織當中的標準工作流程。組織中為了將可公開的知識進行有效的傳遞與利用,選取較具結構化的組織行為知識,整理為統一格式的知識在組織中傳播與流通,因此可傳達已形成通則的知識,而非單一個體的狀況。為了要擷取個人寶貴的經驗知識中較具結構化而易於記錄的知識,往往需經篩選,將部分隱性知識顯性化,可能遺漏了一些難以表達但卻相當重要的隱性知識,然而這些可編碼的知識在組織中較具保存與流通的...
Lam, A. (1998). Tacit knowledg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a societal perspective. Retrieve July, 29, 2011, from http://www3.druid.dk/wp/19980022.pdf.
陶冶的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陶冶的知識是促進人格健全發展的一種知識形式。二十世紀初葉,德國知識社會學奠基者之一謝勒(Max Scheler, 1874~1928)本於其在現象學上精神與自然、本質與實存的區分,在知識社會學上也畫分出決定歷史與社會事件的兩個領域之因素,即是理想因素和實在因素。理想因素構成永恆真理、理念和價值的領域;實在因素則包括純自然的慾望結構。知識社會學的基本課題在於探討個人如何在純自然的慾望結構中進行選擇,促進精神動力向理想領域發展,使得精神人格得以在歷史與社會過程中完成自我實現。陶冶的知識也就在於探究世界之先驗的本質結構,並使人類所有的精神力量在人格形成過程中可以自由的發展出來。因此陶冶的知識在實...
特定學門的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特定學門的知識是對特定學科領域所具有的認識和技能,這包括對特定學門的內容、方法、結構和本質之了解以及利用這些理解來解決問題的技能。學科內容指的是學科的主要事實和概念,例如科學的內容與社會學之內容是不同的,科學所包含的是對自然現象的解釋、說明、推理與預測等等,社會學則在描述人類社會生活的一些基本現象。即使在科學領域內特定學門的內容也是有相異之處,例如,就生物學、化學和物理學而言,生物學在研究生命現象的科學;物理學則在探討物質世界的種種規律;化學則在探討物質的反應等等。
  另外,學科的方法指的是特定學門研究蒐尋資料,以致獲得結論的方法。每個特定學門都有其獨特的探究問題和方法,例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箭靶的中心。如:「眾矢之的」。
目標,心中想到的地方。如:「標的」、「目的」。
確實的。如:「他的確是個好人!」、「那本書的確是我的。」
表所屬的介詞。如:「我的書」、「他的妹妹」、「公園裡的花」。
形容詞語尾。如:「美麗的」、「可愛的」、「帥氣的」、「認真的」。
人稱代名詞。如:「開車的」、「走路的」、「賣花的」、「忙碌的」。
副詞詞尾。如:「慢慢的走」、「高高的飛」、「好好的讀書」。
語尾助詞。如:「這是難免的」、「這是不可以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