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7.23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盲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海產魚形原始脊椎動物的統稱。見於除北大西洋外各洋區。體長,形似八目鰻,有鬚數對,鰓孔開於體旁,多棲於近海泥底。因肉眼隱於皮下,故稱為「盲鰻」。
布氏黏盲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ptatretus burgeri (Girand, 1855)
鰓孔6對,呈直線排列;各鰓孔側有一黏液孔,癒合齒3/2,體背中央有一白帶,眼斑點明顯。
太平洋西北部(日本、台灣)。
為較淺海性種類,多棲息於100~200公尺水深間,因其皮韌性強而柔軟,多用其製作皮帶及錢包,而大量被漁撈產量逐漸減少。
經濟價值高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盲鰻綱(Class Myxini)
無頜首綱(Superclass Agnatha)
盲鰻目(Order Myxiniformes)
盲鰻科(Family Myxinidae)
福爾摩莎盲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yxine formosana (Mok and Kuo, 2001)
頭部白色,身體深褐色;鰓五對,體側一邊有80~117個黏液孔;癒合齒3/2;42~58枚牙齒,腹褶低。
台灣西南海域,棲息水深588~1,600公尺。
底棲性,出現於泥質海床,肉食及腐食性,在台灣分布很廣之深海盲鰻,可以底拖網或籠具捕獲。
肉可供食用,表皮薄不宜製作皮革。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盲鰻綱(Class Myxini)
無頜首綱(Superclass Agnatha)
盲鰻目(Order Myxiniformes)
盲鰻科(Family Myxinidae)
紫黏盲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呈圓柱狀,體後方側扁。眼退化為皮膚所覆蓋。無上下頜。口腔外緣具四對鬚;口腔外側左右各有兩列齒,其內列齒之2-3顆齒之基部愈合,齒列式(9-10)+3/2+(9-10)。鰓孔每側8個,彼此間距大,呈縱線排列,左側最後一個大於其餘鰓孔。體側各有一列黏液孔,可依位置區分為鰓前區、鰓區、鰓肛區及肛後區等四區,黏液孔數分別為13+(7-8)+(54-56)+13,總數為88-89。無鱗。肛門位於體後端。無背、臀、胸及腹鰭,僅有尾鰭。體色呈暗紫褐色,背部中央無白帶,無白色眼斑點。
陳氏黏盲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呈圓柱狀,體後方側扁。眼退化為皮膚所覆蓋。無上下頜。口腔外緣具四對鬚;口腔外側左右各有兩列齒,其內列齒之2-3顆齒之基部愈合,齒列式10+3/3+10。鰓孔每側5個,彼此間距小,呈縱線排列,左側最後一個大於其餘鰓孔。體側各有一列黏液孔,可依位置區分為鰓前區、鰓區、鰓肛區及肛後區等四區,本種魚之鰓區不具黏液孔,故黏液孔數分別為26+0+(45-47)+(7-8),總數為78-81。無鱗。肛門位於體後端。無背、臀、胸及腹鰭,僅有尾鰭。體色呈淡褐色。本種為1975年由沈世傑教授等發表於台灣的新種。Paramyxine cheni為其同種異名。
臺灣盲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呈圓柱狀,體後方側扁。眼退化為皮膚所覆蓋。無上下頜。口腔外緣具四對鬚;口腔外側左右各有兩列齒,其內列齒之2-3顆齒之基部愈合,因此齒列式為10(8-12)+3/2+10(8-12)。鰓囊5對,但每側所有的出鰓囊管(efferent gill pouch ducts)的開口集中於一處,因此外鰓孔只有一對,其中左側鰓孔與咽皮管(pharyngocutaneous duct)開口相癒合。體側各有一列黏液孔,可依位置區分為鰓前區、鰓區、鰓肛區及肛後區等四區,黏液孔數分別為(26-32)+0+(54-58)+14,總數為80-117。無鱗。肛門位於體後端。前腹面皮褶高於後腹面皮褶(一般為退化);尾...
楊氏副盲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aramyxine yangi (Teng, 1958)
鰓孔五對,聚集在一起,鰓區無黏液孔,癒合齒3/2;黏液孔每側57~67個。
台灣東北部至南中國海北部。
底棲性,棲息水深100~200公尺,籠具可漁獲。
體型小,無經濟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盲鰻綱(Class Myxini)
無頜首綱(Superclass Agnatha)
盲鰻目(Order Myxiniformes)
盲鰻科(Family Myxinidae)
楊氏黏盲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呈圓柱狀,體後方側扁。眼退化為皮膚所覆蓋。無上下頜。口腔外緣具四對鬚;口腔外側左右各有兩列齒,其內列齒之2-3顆齒之基部愈合,齒列式(6-8)+3/2+(7-9)。鰓孔每側5個,彼此間距小,聚集成群而呈不規則分布,左側最後一個大於其餘鰓孔。體側各有一列黏液孔,可依位置區分為鰓前區、鰓區、鰓肛區及肛後區等四區,本種魚之鰓區不具黏液孔,故黏液孔數分別為(16-23)+0+(42-47)+(8-11),總數為66-78。無鱗。肛門位於體後端。無背、臀、胸及腹鰭,僅有尾鰭。體色呈灰褐色,背部中央無白帶,腹部淡色。本種為1958年由鄧火土博士發表於台灣的新種。Quadratus yangi
紅尾黏盲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呈圓柱狀,體後方側扁。眼退化為皮膚所覆蓋。無上下頜。口腔外緣具四對鬚;口腔外側左右各有兩列齒,其外列齒之3顆齒基部癒合,內列齒之2顆齒之基部愈合,齒式3+6/2+7;鼻管基部具有一對小鼻瓣。鰓孔每側5個,彼此間距大,呈直線排列,左側最後一個大於其餘鰓孔。體側各有一列黏液孔,可依位置區分為鰓前區、鰓區、鰓肛區及肛後區等四區,黏液孔數分別為(16-17)+(3-4)+(62)+(19),總數為100-102。無鱗。肛門位於體後端。無背、臀、胸及腹鰭,僅有尾鰭。全身呈粉紅色。
盲鰻刺魚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型呈長圓柱型、頭部稍微膨大、胸部具稍細頸部、腹部膨大,長11.7 mm,寛1.9 mm。體節分節不明顯。生殖節末端兩側具指狀突起、突起末端與尾節長度相似。尾叉呈倒錐型,具有長短不一的4根剛毛,末端披覆細小絨毛。第1觸角蓮藕狀,分節不明顯,剛毛公式為:1; 1, 2, 2, 9。第2對觸角2節,基節粗大,外側著生1小剛毛;末節呈鈎螫狀,基部內側著生1小剛毛。下顎(mandible)呈葉形,兩側具鋸齒。第1-2對泳肢雙肢型,呈萎縮狀,頂端披覆細小突起;第3-4對泳肢消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