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8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石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一種地衣,山石蕊科山石蕊屬。屬裸果地衣類,子器柄分生多數小枝,色灰白或淡黃,高十至十五公分。早春青翠,端開四葉。子囊盤小,褐色。可用來製成藍色粉末,溶於水,作為化學試驗的指示劑,亦為寒帶地區凍原冬季馴鹿等之主要食糧,也稱為「馴鹿苔」。
石蕊試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濾紙片浸於石蕊的酒精溶液中,乾燥後所製成的酸鹼指示劑試紙。分為藍色及紅色兩種。鹼性溶液可將紅色石蕊試紙變成藍色;酸性溶液可將藍色石蕊試紙變為紅色。
石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hylum:Lichen 地衣門 Class:Ascomycetes 囊子地衣綱 Subclass:Euascomycetidae 真一亞綱 Order:Lecanorales 茶漬衣目 Family:Cladoniaceae 石蕊
喇叭粉石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初生地衣體宿存或消失,小形到中形,無粉芽或腹面見有少數粉芽。子器柄高1-3公分,先端漸擴大為喇叭狀之杯,單一或自杯緣再發芽形成較小的杯,未著生子囊之杯為全緣;子器柄下部具連續皮層,或呈疣狀,或為顆粒狀,愈到上部則皮層愈脫落而裸露出髓層,杯側或杯內具多數顆粒狀粉芽。子囊盤著生於杯緣,無柄或具柄,褐色。粉子腔著生於杯緣或初生地衣體上。K-,P+紅色。
鱗片石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於林地或腐木之上,常與苔蘚類混生,外形變異極大。初生地衣體細小。子器柄大小兼而有之,分枝少;無杯尖頭,或具狹杯,或由放射狀分枝而形成假杯(pseudocup),杯無底,杯腋處具有穿孔。子器柄有或無皮層,或形成顆粒狀;不具粉芽;常著生於多數鱗葉。子囊盤小形,常群集。粉子腔亦多。K-,C-,KC-,P-。
穿杯石蕊島衣形變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初生地衣體不明顯。子器柄灰褐色至黃褐色,纖細,高可達10cm左右,下部直徑約1mm;產臺灣者為無杯,尖頭;子器柄側面或枝腋處具有少數穿孔,作不等長二叉分枝,尖端則為等長二叉分枝,質脆而易斷;皮層呈網眼狀,近基部處逐漸露出黑褐色內髓層,外觀呈斑點狀。一般不著生鱗葉。K-,C-,KC-,P-。
石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初生地衣體中形至大形,2.5mm長,緊密聚集生長,邊緣稍有缺刻或具裂瓣,腹面具少數粉芽。子器柄由初生地衣體中央長出,灰白、灰綠或稍帶褐色,高0.3-2cm,單一尖頭或形成不規則之狹杯;僅基部具皮層,上部幾可見裸露疏鬆之髓層,著生多數粉芽,杯內部亦具有粉芽。子囊盤少數,褐色,生於杯緣或其短柄上。粉子腔普遍,生於杯緣或頂端,褐色至黑色。K-(或稍帶褐色),P+紅色。
粗皮石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初生地衣體中形,直徑2-5mm,斜上,邊緣具不規則之裂瓣,粉芽有或無。子器柄長3-8cm,直徑1-2mm,以二叉[ 枝為主,稍形成假軸;鱗葉分散或密生;枝腋處具穿孔或缺如;皮層裂為顆粒狀,外髓大多裸出,一部分粉芽化,尤其於上部具較多數粉芽。常與細小之鱗葉混生。子囊盤小形,深褐色。粉子腔多數,K-,P+紅色。
黃綠石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初生地衣體中形,邊緣不規則深裂,斜立或反捲,很少著生粉芽。子器柄高可達4cm左右,無杯而呈錐狀,或先端具極小之杯;皮層網眼狀,散生穀粉狀粉芽,基部及杯內部具連續皮層而無粉芽,具有皮層的區域較槍石蕊具有者為多。臺灣的標本著生多數大形之鱗葉。子囊盤少數,褐色(較槍石蕊為淡)。粉子腔為數較多。K-(或稍褐色),P+紅色。
麩皮石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地至高山均有分佈。多生於開放的向陽地帶,如路旁土堤或腐木及樹幹基部。本種之變異範圍極大。初生地衣體宿存,但子器柄密生時常消失;直徑可達5mm;邊緣深裂,裂瓣狹長,邊緣有時具粉芽。子器柄較纖細,尤以低海拔者為然,高度變化大,0.5-3(4)cm不等。無杯或有杯,杯狹小或不明顯,杯內部具皮層,杯緣齒牙狀或發生多數短牙。子器柄單一或作不規則分枝,皮層大多脫落,露出灰白色半透明之髓層;粉芽顆粒狀,基部較少;鱗葉有或無。子囊盤小形至中形,褐色至淡褐色,著生於頂端或杯緣。粉子腔深褐色。K-,P+紅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