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1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砭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古代用以刺扎人體穴位,或刺切膿包及放血的石針。參見「砭石」條。唐.柳宗元〈報崔黯秀才書〉:「吾不幸蚤得二病,學道以來,日思砭鍼攻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用來治病的石針。參見「砭石」條。
1.古人用石針扎刺肌膚治病。《新唐書.卷七六.后妃傳上.則天武皇后傳》:「帝頭眩不能視,侍醫張文仲、秦鳴鶴曰:『風上逆,砭頭血可愈。』」
2.救治。唐.韓愈〈喜侯喜至贈張籍張徹〉詩:「又如心中疾,針石非所砭。」宋.蘇軾〈擇勝亭銘〉:「我銘斯亭,以砭世盲。」
3.刺、刺痛。宋.歐陽修〈秋聲賦〉:「其氣慄冽,砭人肌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縫布帛的工具。同「針」。《說文解字.金部》:「鍼,所以縫也。」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用刀尺鍼縷。」
2.古代以砭石為材質的醫療用具。《後漢書.卷八○.文苑傳下.趙壹傳》:「然而糒脯出乎車軨,鍼石運乎手爪。」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一八齣:「少不得情栽了竅髓鍼難入。」
刺。《漢書.卷五三.景十三王傳.廣川惠王劉越傳》:「笞問昭平,不服,以鐵鍼鍼之,彊服。」
砭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最古老的醫療用具。在石器時代,人們為解除疾病的痛苦,常以石塊磨成尖石或片狀,用以破開膿包及放血等。今則多以金屬製品替代。也稱為「砭鍼」、「石針」。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