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7.150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祗候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泛指元明兩代衙門官差或富貴人家的僕役。元.岳伯川.《鐵拐李》第二折:「不想有個祗候人張千,向老夫要金帛。」《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隨即差個祗候人拿根簽去喚他姐妹。」
3.從嫁的婢妾。宋.莊季裕《雞肋編.卷下》:「古所謂媵妾者,今世俗西北名曰祗候人,或云左右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等待。如:「等候」、「候教」、「候補」、「候車室」。
請安、問好。如:「問候」。
時節。如:「時候」、「氣候」、「候鳥」。
情況。如:「火候」、「症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使用語言進行溝通,能製造並使用工具的高等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指某種類型或身分的。如:「藝人」、「軍人」、「主持人」。
指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恭敬的。如:「祗頌學祺」、「祗請尊安」。《南史.卷四○.黃回傳》:「回既貴,祗事戴明寶甚謹。」
2.適、僅、只。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詩:「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祗相似。」
祗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職官名。宋朝掌朝會、宴幸、供奉引贊等事的官吏。元代各省、路、州、縣,官府都設有祗候,為供驅使的衙役。也稱為「祗候人」。
候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曹風》的篇名。共四章。根據〈詩序〉:「候人,刺近小人也。」首章二句為「彼候人兮,何戈與祋。」
報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報、稟報。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折:「祗候人門首看者,若有人來時,報伏我知道。」元.鄭廷玉《金鳳釵》第一折:「張千報伏去,道狀元來了也。」
喝攛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官吏坐堂時,衙役齊聲吆喝,並開狀箱受理案件,稱為「喝攛箱」。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四折:「今日陞廳坐早衙,祗候人那裡?與我喝攛箱者。」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二折:「今日陞廳坐早衙,張千,喝攛箱抬放告牌出去。」也作「喝攛廂」。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