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7.79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積(荀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積」字散見於〔荀子〕書中,其涵義為持續不斷的學習過程,表示後天人為力量之累積。荀子學說的基本架構,以性惡為核心,人性雖惡,但並非不能改造。靠後天努力,一點一滴的累積,以矯情化性,可以達到聖人之境。〔性惡篇〕說:「人之性惡,其善者偽 也。」「偽」是由惡至善的作為 ,「積」則是「偽」的成功條件。
  荀子以為教育的最高目的,在學做聖人,而聖人的境界,並非一蹴可及,必須經歷士、君子等階段,循序以進。荀子說:「故聖人也者 ,人之所積也。」(〔儒效篇〕)人要超凡入聖,全在於「積偽」工夫。
  荀子所說的「積」,有兩個方向:一為「積善」:如:「積善而不息,則通於神明,參與天地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支的第一位。
時辰名。約當晚上十一點至凌晨一點。如:「子時」。
本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如:「子女」、「獨生子」。
後代。如:「子嗣」、「多子多孫」。
植物的果實,或動物的卵。如:「蓮子」、「瓜子」、「桂子」、「松子」、「烏魚子」。
對一般人的通稱。如:「男子」、「女子」。
對有學問道德的人的尊稱。如:「孟子」、「孔子」。
顆粒狀細小而堅硬的東西。如:「子彈」。
與「母」相對的。如:「子音」、「子母扣」。
幼小的、稚幼的。如:「子薑」、「炸子雞」。
指輩分小、年紀輕的人。如:「子弟」、「小子」、「學子」。
對他人稱自己的配偶。如:「內子」、「外子」。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一種中文傳統圖書的分類名稱,主要收錄諸子百家、天文算法、藝術類等著作。如:「子部」、「經、史、子、集」。
部首。
詞綴。放在名詞、動詞、形容詞、量詞等之後。如:「房子」、「車子」、「拍子」、「胖子」、「聾子」、「樣子」、「哪門子」、「兩下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聚集、堆疊。如:「積存」、「積聚」、「堆積」、「積習」、「積少成多」、「積非成是」。
數學上兩數相乘所得的數。如:「乘積」、「積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國名。周代諸侯國,春秋時為晉所滅,故城約在今大陸地區山西省新絳縣西。
2.一種草。也稱為「荀草」。《山海經.中山經》:「青要之山有草焉,其狀如葌,而方莖黃華赤實,其本如稿本,名曰荀草,服之美人色。」
3.姓。如戰國時趙國有荀況。
荀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戰國時趙人荀況。參見「荀況」條。
2.書名。戰國時趙人荀況撰,二十卷,今存三十二篇。有唐楊倞注、清王先謙集解。此書本儒家崇禮、正名之說而主性惡,為先秦重要的哲學思想著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