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88.00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空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除唯識宗以外的大乘佛教宗派。這些宗派都主張萬法皆空,不若唯識宗主張一切唯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空與「有」相對,音譯舜若;有空虛、空寂、空無、空淨、非有等義。在佛教義理中,空,有著特殊的意義,是佛法的特質,也是大小乘諸宗派所共通的內涵之一。嚴格說來,空與有是一體兩面,空並非斷滅或虛無,空是一個代名詞。
  空是佛法的精神核心,但隨著佛法的流傳衍變及眾生根機不同的體悟,空之思想也有著不同的詮釋及價值。一般說來,空可大別為人空和法空。
  人空、又稱我空,意謂一切有情眾生並沒有一個真實存在的主體,亦即是沒有一個恆常的自我,這是特指小乘學者「我空法有」的自我解脫觀。世俗的見解,總是認為吾人內在之自我是真實的主體,是生命生活的主宰者;其實,這是有情眾生的一種我見我執,是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祖先。如:「祖宗」、「宗廟」、「宗祠」、「列祖列宗」。
家族。如:「同宗」、「宗親」、「宗族」。
派別。如:「宗派」、「北宗」、「南宗」。
主要的。如:「宗旨」、「宗祖國」。
尊敬。如:「宗仰」。
眾人所景仰的對象。如:「文宗」、「詩宗」、「一代宗師」。
宗教:利用人類對於宇宙、人生的神祕所產生的驚奇和敬畏心理,構成一種勸善罰惡的教義,並用來教化世人,使人信仰。
量詞。用於計算交易或事物數量的單位。如:「一宗買賣」、「數宗公文」。
成實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典籍。二十卷(或十六卷)。印度訶利跋摩著,後秦鳩摩羅什譯。《成實論》是從小乘空宗過渡至大乘空宗的作品。此論從傳譯以來,至唐初之間曾起廣大的影響,成實師分布南北,可惜唐代以後無人研習,所以舊注也全都失傳了。
成實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北朝至唐初間弘揚成實論的法師。《成實論》是介於小乘空宗和大乘空宗的一部重要著作,後秦鳩摩羅什譯出後,傳播甚廣。其中南朝僧導和北魏僧嵩分別發展成南方的壽春系和北方的彭城系。但隋唐以後,成實師已逐漸消失。
十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華嚴宗將印度佛教流派和經典判分成十宗。一、法我俱有宗,謂犢子部等;二、法有我無宗,謂薩婆多部等;三、法無去來宗,謂大眾部等;四、現通假實宗,謂說假部等;五、俗妄真實宗,謂說出世部等;六、諸法但名宗,謂一說部等;七、一切皆空宗,謂《般若經》等;八、真德不空宗,謂《楞伽經》等;九、相想俱絕宗,謂《維摩經》等;十、圓明具德宗,謂《華嚴經》等。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