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3.56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立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豎立石碑,以紀念德政、表彰德行、記錄重大事件等。《北史.卷七六.列傳.周羅睺》:「獄訟庭決,不關吏手,人懷其惠,立碑頌德。」《清史稿.卷二二五.列傳.額亦都》:「順治十一年,世祖命立碑旌功,親為製文,詳著其戰閥,以為『忠勇忘身,有始有卒,開拓疆土,厥積懋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刻上紀念、表功、標誌文字的石塊。如:「石碑」、「碑文」、「紀念碑」、「里程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站。如:「站立」、「立正」、「立定」、「頂天立地」。
制定、訂定。如:「立法」、「立案」、「立憲」。
建樹、成就。如:「立威」、「立言」、「立德」、「立功」、「三十而立」。
存在、生存。如:「自立」、「獨立」、「勢不兩立」。
馬上、即刻。如:「立即」、「立刻」。
設置。如:「私立」、「公立」、「設立」、「創立」。
雍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自己繼位後,於四年(1726年)特諭恢復顧八代生前禮部尚書官職,加贈太傅予祭葬,追諡「文端」美諡、立碑墓道、入祀賢良祠,還以顧八代子孫甚貧為名,特賜其後代賞銀萬兩。顧八代的廉潔奉公,無疑帶給當時正步入三十壯年的雍正,深刻印象及相當的影響。由於康熙嚴格而紮實的傳統正規教育,使得雍正從小就通曉四書、五經等正統儒家經典;也掌握了滿文、漢文等文化知識,養成讀書和思考問題的習慣,奠定日後鑽研佛典的基礎。此外,雍正在滿、漢文字,經、史及書、畫方面都有相當的漢文化素養。雍正雖也能賦詩作文,有《御制文集》問世,但雍正一生的詩文總量,遠...
追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追想懷念。《北齊書.卷二一.封隆之傳》:「隆之素得鄉里人情,頻為本州,留心撫字,吏民追思,立碑頌德。」
碧血黃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末廣州起義,林覺民等七十二位青年同時犧牲,將其遺骸合葬於廣州黃花岡,立碑紀念。後以「碧血黃花」形容黃花岡七十二烈士的壯烈犧牲精神。
錮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敗俗,乃稟請官府重加示禁勸諭,而由臺灣道姚瑩於清道光二十年(1840)制定章程,並轉飭於各衙署門外立碑示禁。今碑存立臺南市大南門碑林。…… 臺地風俗,婢長不嫁,或畜之於家,或轉鬻他人,終身老役,死而後已!或櫻桃花發,漫許白頭聚首之歡;洎乎犬馬力衰,空慘赤腳、無齒之態。或父子不知而聚 麀;或兄弟交迷而薦寢;或姤妻鞭撻以傷生,或嬌妾爭寵而搆釁;或日引月長,遂生孽種:無論名分,不明血脈誰是。或流入娼家,或賣之越府,致使生為無依之 人,死為無託之鬼。……(註2,3) 〈嚴禁錮婢不嫁記〉光緒十五年(1889)臺灣府城芙蓉郊(即鴉...
羊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221~278)字叔子,晉南城人。武帝時鎮襄陽,綏懷遠近,甚得江漢人心,與陸抗對境,務修德以懷吳人,官至征南大將軍,陳伐吳之計,後病卒,南州民為之罷市巷哭,為立碑峴山,望其碑者皆流淚,時稱為「墮淚碑」。
霧社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治時期霧社泰雅族部落的抗日事件。日人治臺期間,實施「理蕃政策」,高壓歧視部落,部落族人怨憤至深。昭和五年(西元1930)因日警吉村在婚禮上羞辱頭目之子莫那魯道率領族眾,趁舉行運動會時襲殺日軍、警百餘人。日軍調兵圍剿,莫那魯道負險頑抗,但勢孤力窮而失敗自殺。事至十二月初結束,計五十多天。臺灣光復後,政府立碑供人追思憑弔。
行動慣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司自誇績效卓著2. 執行長成為主要商業雜誌的封面3. 管理大師讚揚公司為傑出企業4. 為自己的成功立碑紀念5. 成功以後用自己的姓氏命名6. 執行長著書立說7. 高階主管向同一個模型刻劃出來8. 同業與自身公司郵遞區號相同 延伸說明慣性是一種物理學名詞,而慣性作用則是在所有東在沒有外力影響或阻礙的情況下,他會一直以不變的速度和方向運動,例如:當物體靜止時,它會一直在原地不動;一旦物體向前移動,就會以同樣速度向前移動。此種物理現象的慣性作用,應用到個人生活中就會成為惰性,觀念容易僵化;引用到組織上就會成為組織的一種束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