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竦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聳特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注》:「其頹巖所餘,比之諸嶺,尚為竦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雞棲息的小木樁。《詩經.王風.君子于役》:「雞棲于桀,日之夕矣。」
2.才能俊異特出的人。通「傑」。《呂氏春秋.仲春紀.功名》:「人主賢則豪桀歸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會稽孔沈、魏顗、虞球、虞存、謝奉,並是四族之俊,于時之桀。」
3.人名。夏朝最末的君王,非常凶狠殘暴。參見「夏桀」條。
4.姓。如春秋時楚國有桀溺。
凶暴。《韓非子.亡徵》:「官吏弱而人民桀,如此則國躁。」《清史稿.卷四九三.忠義傳七.孫家泰傳》:「而鳳臺苗沛霖所部,尤橫桀不可制。」
擔荷、負舉。《左傳.成公二年》:「齊高固入晉師,桀石以投人。」晉.杜預.注:「桀,擔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恭敬、肅敬。《漢書.卷二二.禮樂志》:「聽者無不虛己竦神,說而承流。」唐.顏師古.注:「竦,敬也。說,讀曰悅。」
2.拉長脖子,舉起腳跟而立。《漢書.卷三三.韓王信傳》:「士卒皆山東人,竦而望歸。」
3.直立、矗立。南朝宋.謝靈運〈發歸瀨三瀑布望兩溪詩〉:「積石竦兩溪,飛泉倒三山。」
4.持、握。《楚辭.屈原.九歌.少司命》:「竦長劍兮擁幼艾,蓀獨宜兮為民正。」
5.驚懼。通「愯」。《詩經.商頌.長發》:「不戁不竦,百祿是總。」《韓非子.主道》:「明君無為於上,群臣竦懼乎下。」
6.振奮、震動。《漢書.卷二五.郊祀志下》:「夫周秦之末,三五之隆,已嘗專意散財,厚爵祿,竦精神,舉天下以求之矣。」《文選.張協.七命》:「舉戈林竦,揮鋒電滅。」
恭敬的樣子。如:「竦然起敬」。明.高啟〈南宮生傳〉:「其人竦聽,居樽下拜。」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