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2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竹皮或竹葉編成,可以擋雨遮陽的帽子。如:「斗」、「竹」。《詩經.周頌.哀耜》:「其伊糾,其鎛斯趙。」漢.毛亨.傳:「,所以禦暑雨也。」唐.柳宗元〈江雪〉詩:「孤舟蓑翁,獨釣寒江雪。」
乘車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越人性率樸,與人結交有禮儀,封土壇,祭以雞犬,祝曰:「卿雖乘車我戴,後日相逢下車揖。」見晉.周處《風土記》。比喻情誼深篤,不因貴賤而改變。唐.元稹〈酬東川李相公十六韻啟〉:「昔楚人始交,必有乘車戴不忘相揖之誓,誠以為富貴不相忘之難也。」
之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越俗與人結盟,封土為祭,祝曰:「君乘車,我帶,它日相逢下車揖。君擔簦,我跨馬,它日相逢為君下。」見晉.周處〈風土紀〉。後遂用車之盟比喻友誼深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蓑衣與箬帽。唐.柳宗元〈江雪〉詩:「孤舟蓑翁,獨釣寒江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以遮陽擋雨的子。多用竹篾夾油紙或竹葉等編成。唐.呂巖〈絕句〉三首之二:「斗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遊。」元.朱凱《黃鶴樓》第三折:「我這蓑衣、斗,放在這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稱帽、竹、箬、篛,是一種以竹子編成的寬大帽子,呈圓錐形,是將成熟竹子劈成竹篾用以作為胎骨,再附上一層層的竹葉或竹篾,並使用絲線固定,是東亞及東南亞農夫及漁民的傳統日常服飾,輕便好用,可遮陽擋雨。臺灣早期有大量出產,俗稱「葵仔」,但現在市面上以大陸貨為主。可用來遮陽避雨。 斗常見於中國文學之中,如:《紅樓夢》、《漁歌子》等。
煙蓑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山林雨霧中戴著斗,穿著蓑衣。比喻隱士。宋.蘇軾〈書晁說之考牧圖後〉:「煙蓑雨長林下,老去而今空見畫。」
荷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戴著斗,扛著鋤頭。指農夫。如:「炎炎夏日,戴荷鋤的農夫正辛勤的在田間工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竹篾、竹葉製成的帽子,可用以遮蔽風雨和太陽。宋.梅堯臣〈僧可眞東歸因謁范蘇州〉詩:「松門正投宿,竹帶餘暉。」《警世通言.卷八.崔侍詔生死冤家》:「一個漢子頭上帶個竹絲兒,穿著一領白段子兩上領布衫。」
芝麻淡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殼表為半透明的淺褐色,殼質極薄。殼呈長橢圓狀的螺形,殼表密佈不規則成長脈,殼前緣寬,後緣窄,殼頂接近後緣偏一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