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345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符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溶有符籙灰燼的水。道士用來治病。《後漢書.卷七一.皇甫嵩傳》:「鉅鹿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奉事黃老道,畜養弟子,跪拜首過,符水咒說以療病。」《三國演義》第二九回:「普施符水,救人萬病,無有不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色、無味的液體。如:「冰水」、「熱水」、「水火無情」。
江、海、河流、湖泊的總稱。如:「漢水」、「洛水」、「水運」、「水路」。
汁、液。如:「墨水」、「藥水」、「橘子水」、「檸檬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一種可以剖半用為憑證的信物。如:「信符」、「符令」、「符節」、「兵符」。
相合。如:「符合」、「名符其實」、「言行相符」。
標記、記號。如:「音符」、「符號」、「樂符」。
道士用來避邪、差使鬼神的神祕文字。如:「符咒」、「安胎符」、「護身符」。
先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對道士的稱呼。明.賈仲名《金安壽》第一折:「一個先生來化齋,求利市。」《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方出寺來,見一個先生,穿著道袍,頭戴逍遙巾,腰繫黃絲絛,腳著熟麻鞋,坐在寺前賣藥,散施符水。」
流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散布、傳播。《孟子.公孫丑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三國演義》第一回:「中平元年正月內,疫氣流行,張角散施符水,為人治病。」
黃巾之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人的行為,並對犯罪行惡的人加以懲罰,其罰就是疾病,因此,他們的治療法事先讓病人懺悔自己的罪行,再喝符水,祈神寬宥。而悔改主要乃在於行善。張角等倡導的個人救贖方法深受無依無靠,日日為飢餓所逼的流民歡迎。聲勢擴延急速,不多久,徒眾已達數十萬人,片即現在的江東、河北,河南、江蘇、安徽、湖北等地。張角遂把這些徒眾分為三十六「方」(教區)。每「方」約一萬人,「方」的領袖是張角的門徒,信徒稱之為「師」,而「方」也是將軍之號,故教與軍合而為一。其頂點則為張角,張角號天下將軍,其弟張寶號地公將軍,另一弟張梁號人公將軍。此一教團稱為「太...
張道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34~155)本名陵,東漢沛國(今安徽省宿縣西北)人。以符水禁咒法惑人,從學者須出五斗米,故世稱五斗米道,因被授正一盟威之道,也稱正一道。也稱為「祖天師」。
令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道教法器,用以驅遣神將神兵的木牌。《西遊記》第六七回:「那道士:頭戴金冠,身穿法衣,令牌敲響,符水施為。」
張天師吃鬼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歇後語)出乎意料與情理之外。張天師,指張道陵的傳人,相傳能用符水禁咒等方法降服鬼魔。張天師吃鬼迷指專門制伏鬼的人反而被鬼迷住,意謂出人意料的失敗。《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生好漢名頭到今日弄壞,真是張天師吃鬼迷了。」
法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道士行道的法制衣服。《西遊記》第六十七回:「那道士,頭戴金冠,身穿法衣。令牌敲響符水施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