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簪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髮簪與耳飾,皆婦女首飾。《史記.卷四九.外戚世家》:「夫人脫簪珥叩頭。」清.蔣士銓〈鳴機夜課圖記〉:「吾母脫簪珥,治酒漿,盤罍間未嘗有儉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人用來綰髮或固定頭冠的頭飾。如:「頭簪」。《史記.卷四九.外戚世家》:「夫人脫簪珥叩頭。」唐.杜甫〈春望〉詩:「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也稱為「簪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珠玉作成的耳環。《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主乃下殿,去簪珥,徒跣。」晉.張華〈輕薄篇〉:「簪珥咸墮落,冠冕皆傾邪。」
燃眉之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李開先〈亡妹盧氏婦墓志銘〉(據《李中麓閑居集.卷七》引)予李族多此德,而妹則其尤長也。生於正德丁卯正月二十八日,……終歲勤勞,母又時脫簪珥以給日用,妹猶蔬食布衣,僅足療饑而禦寒。一日偶見枕頂繡鞋,女賈攜之而出。工巧炫麗,以為他家物,何以至此?妹言︰「吾所手製,將鬻1>之以救燃眉之急。」予聞之慘懷2>,洒淚不能已。人家積女工3>以待嫁而為□奩4>,今反以貧而輕棄之乎?他年予或讀書有成,幸勿有忘今日。 〔注解〕 (1) 鬻:音ㄩˋ,賣。 (2) 慘懷:傷心難過。 (3) 女工:女子所做的紡織、刺繡、縫紉等事。 (4) □奩:嫁妝。奩,音ㄌ|ㄢ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一種盛酒或水的容器。外形像壺,小口、兩耳、深腹、有蓋,表面並刻有雲雷紋形為飾。《詩經.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清.蔣士銓〈鳴機夜課圖記〉:「吾母脫簪珥,治酒漿,盤罍間未嘗有儉色。」
光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光亮而華麗。《後漢書.卷一○.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紀》:「每有讌會,諸姬貴人自修整,簪珥光采,袿裳鮮明。」也作「光彩」。
燒眉之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燃眉之急」之典源,提供參考。 ※明.李開先〈亡妹盧氏婦墓志銘〉(據《李中麓閑居集.卷七》引)予李族多此德,而妹則其尤長也。生於正德丁卯正月二十八日,……終歲勤勞,母又時脫簪珥以給日用,妹猶蔬食布衣,僅足療饑而禦寒。一日偶見枕頂繡鞋,女賈攜之而出。工巧炫麗,以為他家物,何以至此?妹言︰「吾所手製,將鬻1>之以救燃眉之急。」予聞之慘懷2>,洒淚不能已。人家積女工3>以待嫁而為□奩4>,今反以貧而輕棄之乎?他年予或讀書有成,幸勿有忘今日。 〔注解〕 (1) 鬻:音ㄩˋ,賣。 (2) 慘懷:傷心難過。 (3) 女工:女子所做的紡織、刺繡、縫紉等事。 (4) □奩:嫁妝。奩,音ㄌ|ㄢ...
儉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氣、吝嗇的樣子。清.蔣士銓〈鳴機夜課圖記〉:「吾母脫簪珥,治酒漿,盤罍間未嘗有儉色。」
徒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赤足步行。《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主乃下殿,去簪珥,徒跣,頓首謝曰:『妾無狀,負陛下,身當伏誅,陛下不致之法,頓首死罪。』」南朝梁.王琰《冥祥記.趙泰》:「或披頭露髮,裸形徒跣,相牽而行。」
耳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耳朵上的飾物。《續漢書志.第三○.輿服志下》:「簪珥。珥,耳璫垂珠也。」也作「明璫」、「珥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