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921.8809 ms
共 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畚箕搖動,使米起落,以除去米糠。《詩經.大雅.生民》:「或舂或揄,或簸或蹂。」
2.搖動。《文選.張衡.西京賦》:「爾乃振天維,衍地絡,蕩川瀆,簸林薄。」
3.蹧蹋、花費。《儒林外史》第四回:「不過要簸掉我幾兩銀子,好把屋後的那一塊田賣與他。」
參見「簸箕」條。
|
顛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伏搖動。如:「這條路崎嶇不平,坐在車上,顛簸得很厲害。」
|
簸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用來揚去穀類糠皮的器具,以竹篾或柳條等編成。《唐詩紀事.卷六二.鄭嵎》:「大開內府恣供給,玉缶金筐銀簸箕。」也稱為「畚箕」、「畚斗」。
|
顛簸不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論真確,不能改易。《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這科名一路,兩句千古顛簸不破的話,叫作『窗下休言命,場中莫論文』。」也作「顛撲不破」、「顛撲不碎」。
|
簸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箕使米起落,以除去糠秕。《詩經.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
|
簸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把玩、撫玩。唐.韓愈〈別趙子〉詩:「婆娑海水南,簸弄明月珠。」清.徐珂《清稗類鈔.飲食類.酸梅湯》:「京師賣酸梅湯者,輒手二銅盞,顛倒簸弄之,聲鏘鏘然,謂之敲冰盞,行道之人輒止而飲之。」
2.造謠生事,顛倒是非。《大宋宣和遺事.元集》:「蔡京、蔡卞為人反覆變詐,欺陷忠良,天下不安,皆由京、卞二人簸弄。」《清史稿.卷五二九.屬國列傳四.廓爾喀》:「乃拉特納巴都爾年幼無知,巴都爾薩野罔識天朝法度,因沙瑪爾巴從中簸弄,唆使廓爾喀與唐古忒藉端滋事。」
|
一瘸一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足跛不便行走的樣子。《儒林外史》第五二回:「主人一瘸一簸,把客送了回來,那一隻靴再也脫不下來,足足腫疼了七八日。」也作「一瘸一點」、「一瘸一拐」。
|
簸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飄蕩。南朝宋.鮑照〈擬行路難〉一八首之八:「陽春妖冶二三月,從風簸盪落西家。」《聊齋志異.卷三.汪士秀》:「四面湖水奔注,砰砰作響。俄一噴湧,則浪接星斗,萬舟簸盪。」
|
簸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以竹或藤條編製的器具,用來盛物。《紅樓夢》第七一回:「捧過一升豆子來,兩個姑子先念了佛偈,然後方一顆一顆的揀在一個簸籮內。」
|
簸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一種擲錢以定輸贏的賭戲。唐.王建〈宮詞〉一○○首之九五:「暫向玉花階上坐,簸錢贏得兩三籌。」金.吳激〈浣溪沙.繡館人人倦踏青〉詞:「繡館人人倦踏青,粉垣深處簸錢聲。」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