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10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細竹或蘆草編成的養蠶器具。《集韻.入聲.鐸韻》:「簿,蠶具。」
2.簾子。同「箔」。明.張自烈《正字通.竹部》:「簿,簾簿。亦作箔。」
1.書寫用的本子,或登記事物的冊子。如:「帳簿」、「筆記簿」、「作文簿」、「點名簿」。《史記.卷一○二.張釋之傳》:「上問上林尉諸禽獸簿,十餘問,尉左右視,盡不能對。」《漢書.卷八.宣帝紀》:「上計簿,具文而已。」
2.文狀、狀子。如:「對簿公堂」。《漢書.卷五四.李廣傳》:「大將軍長史急責廣之莫府上簿。廣曰:『諸校尉亡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3.笏板,古代上朝所持用的手板。《三國志.卷三八.蜀書.秦宓傳》:「宓以簿擊頰。」
4.職官名。主簿的簡稱。《明史.卷一五八.吳訥傳》:「父遵,任沅陵簿,坐事繫京師。」
清查、列冊登記。《魏書.卷二.太祖紀》:「自河已南,諸部悉平。簿其珍寶畜產,名馬三十餘萬匹,牛羊四百餘萬頭。」
簿公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被告雙方在法庭上公開審問、爭訟,以辨是非。如:「這件喧騰一時的誹謗事件,最後終於對簿公堂了。」
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為漢代以來通用的官名,主管文書簿籍及印鑑。中央機關及地方郡、縣官府皆設有此官。《晉書.卷六二.祖逖傳》:「與司空劉琨俱為司州主簿,情好綢繆,共被同寢。」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哥哥官授綿州綿山縣主簿,小生官綬詳州司戶。」也稱為「印曹」。
聯絡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校用來通告家長相關的課業訊息,並交換意見、保持聯絡的簿子。如:「爸爸從聯絡簿上獲知弟弟在校表現良好,決定送一套課外讀物給弟弟作為獎勵。」
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存放相片的簿本。如:「相簿內的透明膠膜,可有效保護相片避免受損。」
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皇帝出行時的儀從和警衛。後亦泛稱一般官員的儀仗。漢.蔡邕〈獨斷下〉:「天子出,車駕次第,謂之鹵簿。」《儒林外史》第三五回:「羽林衛士擺列在午門外,鹵簿全副設了,用的傳臚的儀制,各官都在午門外候著。」也作「鹵部」。
〔錄鬼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錄鬼簿〕2卷,元鍾嗣成撰。〔續編〕1卷,明佚名撰。皆以人物為中心,記述戲曲創作。
  嗣成字繼先,號醜齋,自稱古汴人,而寓居杭州,所記述作家,也以杭州及其附近人士為多。他記東平趙弼:「總角時,與余同里開,同發蒙,同師鄧善之(祭酒)、曹克明(尚書)、劉聲之三先生,又於省府同筆硯。」元朱士凱後序云:「累試於有司,命不克遇。從吏則有司不能辟,亦不屑就。故其胸中耿耿者,借此為喻,實為己而發也。樂府小曲,大篇長什,傳之於人,每不遺稿,故未能就編焉。如『馮諼收券、詐遊雲夢、錢神論、斬陳餘、章臺柳、鄭莊公、蟠桃會』等,皆在他處按行。」這7種雜劇,皆已亡佚,僅存散曲數十首。〔太和正音譜〕稱:「...
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裝訂成冊的本子。如:「小明買了新的簿本,等著開學用。」
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載錢貨出入的簿冊。也作「賬簿」。
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錄某些事物的本子。《儒林外史》第四七回:「鄉紳末了一個是唐二棒椎,手裡拿一個簿子在那裡邊記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