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1.61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糠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穀類廢棄不可食的部分。比喻瑣碎或無用的事物。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王因謂曰:『簸之揚之,糠秕在前。』范曰:『洮之汰之,沙礫在後。』」也作「秕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穀粒上剝落下的外皮。如:「米糠」、「麥糠」。《莊子.達生》:「不如食以糠糟,而錯之牢筴之中。」
蘿蔔肉質不結實、不細緻。如:「糠蘿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穀類植物所結的果實,虛有外殼,裡面卻是中空的,稱為「秕」或「秕穀」。《說文解字.禾部》:「秕,不成粟也。」《書經.仲虺之誥》:「若苗之有莠,若粟之有秕。」宋.蘇軾〈稼說〉:「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實,久藏而不腐。」俗稱為「癟子」。
1.穀物中空不飽滿的。如:「秕子」。
2.不好的、有名無實的。如:「秕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簸揚,去除穀物的外皮。通「揚」。《晉書.卷五六.孫楚傳》:「簸之颺之,糠秕在前。」
秕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秕子和米糠。比喻煩瑣或無價值的事物。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守門詣闕,獻書言計,率多空薄,高自矜夸,無經略之大體,咸秕糠之微事。」唐.杜佑〈杜城郊居王處士鑿山引泉記〉:「棲遲衡茅,秕糠爵祿。」也作「糠秕」。
簸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箕使米起落,以除去糠秕。《詩經.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