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704.4161 ms
共 7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終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路或旅途結束的地方。引申為完畢、結局之意。如:「咱們來賽跑!誰先跑到終點,誰就是贏家。」
|
終點行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終點行為是指教師在教學或訓練前對學生所訂定的目標行為。也就是教師尚未進行教學前,期望學生在教學後能達到的行為表現。終點行為大多是以非常具體的行為目標方式敘寫,不但可以觀察,也可以評量。例如,某老師希望透過一套行為改變計畫,將小華的打人行為「由每天打人十次降低到打人三次以下」。括號中所描述的行為就是教師預期的終點行為。終點行為可以由學生在教師教學完畢或訓練完成後,學生在標準化測驗或外表行為上的改變表現出來。終點行為的敘述應包括:(1)明確指出所預期的行為,例如前例中的「打人」即是。(2)註明這項行為改變的方向,例如前例中的「次數降低」。(3)說明成功的標準,例如前例中的「三次以下」即是。
|
肌肉終點;止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剖學名詞。大部分肌肉起始於一骨,附著於另一骨上。依解剖學而言,靠近軀幹近位端的稱為起始點。靠近可動部位的一端稱為終點或止點。
|
終點遽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終點遽降是指個人在生命將要結束之前,認知能力的急降現象。亦即個人在距離死亡之前的數年或數個月,在智力測驗分數上會有明顯快速的下降現象。此種現象與個人的實足年齡無關。終點遽降的名詞是美國學者克利米爾(R.W. Kleemeier)在一九六一年首先提出,用來解釋他在成年期智力發展的縱貫研究中,所發現的智力變化現象。此種現象後經多位學者的研究而證實。他們的研究指出,終點遽降現象是預測個人在五年內死亡的良好指標,年齡並不是個人生存與否的良好預測指標。不過有些學者持保留態度,認為終點遽降現象尚待進一步的研究。
|
終點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旅途的最後一處或交通設施終止服務的地點。如:「這次的歐洲之旅計劃以維也納作終點站。」「這班公車的終點站設在何處?」
2.比喻結束、完畢。如:「我們應該盡力幫助住進安寧病房的病人,讓他們尊嚴而平靜的走向人生終點站。」
|
終點;末端;端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一線段的起點或終點。
|
豎曲線終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路線中心線之縱坡度設計線,由坡度線與豎曲線組成,豎曲線與前後坡度線採相切方式相連接。順路線進行方向,自豎曲線經豎曲線切點而轉入坡度線,該切點即為該豎曲線之終止點。見豎曲線切點。
|
曲線終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設置圓曲線之路線彎道,循路線前進方向,中心線上由曲線轉入切線之點,稱為曲線終點,通常以E.C.表之,亦有以C.T.(point of curve to tangent),或P.T.(point of tangent)表之者。見曲線起點附圖。
|
終端失真;終點失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在傳輸系統中,兩終端發生不良波形變化的情形。 (二)兩終端間,脈衝位置產生位移的失真。 |
連接終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某一個連接的末端。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