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結冤     
瀏覽人次:307 收藏人次:0
與別人結下仇怨。
    
瀏覽人次:25247 收藏人次:2290765
3.構成、形成。如:「結冤」、「結仇」。
    
瀏覽人次:4206 收藏人次:786470
1.仇恨、怨恨。如:「結冤」、「冤冤相報」。唐.韓愈〈謝自然〉詩:「往者不可悔,孤魂抱深冤。」
疏而不漏     
瀏覽人次:3191 收藏人次:0
語本《老子》第七三章:「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後以疏而不漏比喻法網雖寬大鬆散,但絕不會讓犯罪者逃脫。《北史.卷九四.高麗列傳》:「暨箕子避地朝鮮,始有八條之禁,疏而不漏,簡而可久,化之所感,千載不絕。」明.無名氏《尋親記》第三三齣:「天網疏而不漏,張敏這廝呵!你為人太不悛,從前作過,赦後結冤,萬剮凌遲誰見憐!」亦指內容簡要卻不遺漏。《隋書.卷一八.律曆志下》:「疏而不漏,綱要克舉。」唐.劉知幾《史通.卷五.補註》:「范曄之刪後漢也,簡而且周,疏而不漏,蓋云備矣。」
冤家宜解不宜結     
瀏覽人次:1326 收藏人次:0
(諺語)雙方有冤仇,應當設法消解,不該繼續結冤。《精忠岳傳》第八回:「岳大爺暗想:『冤家宜解不宜結』。我只是守住了這大門,四面皆有小弟兄把守,諒他不能進來;等到天明,他自然去了。」
心去意難留     
瀏覽人次:241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心意已決,難以更改。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二折:「既然孩兒每要去,常言道:『心去意難留,留下結冤讎。』」《儒林外史》第四八回:「我這小女要殉節的真切,倒也由著他行罷!自古『心去意難留』。」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