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絕色     
瀏覽人次:471 收藏人次:0
形容姿色極美。《初刻拍案驚奇》卷九:「遙望諸女,都是絕色。」《紅樓夢》第四九回:「只說寶姐姐是絕色的人物,你們……我竟形容不出了。」
絕色佳人     
瀏覽人次:338 收藏人次:0
形容姿容出色的美女。《初刻拍案驚奇》卷二○:「有如此絕色佳人,何怕不中姑娘之意!」《文明小史》第一九回:「趁這兩年在上海物色一個絕色佳人。」也作「絕代佳人」、「絕世佳人」。
古今絕色     
瀏覽人次:156 收藏人次:0
形容容貌出眾,為古今所無。《紅樓夢》第六六回:「難得這個標致人,果然是個古今絕色,堪配你之為人。」
    
瀏覽人次:24056 收藏人次:3665352
卓越、獨一無二。如:「絕技」、「絕招」、「絕色」、「絕響」、「絕代風華」。
    
瀏覽人次:17909 收藏人次:6578932
7.容顏、容貌。[例]絕色、姿色
愜意     
瀏覽人次:55660 收藏人次:3832926
滿意、舒適。唐.韓偓〈惆悵〉詩:「朗月清風難愜意,詞人絕色多傷離。」《文明小史》第三九回:「錢大老爺打起精神,恭維得他十分愜意。」也作「愜情」、「愜心」。
沉魚落雁     
瀏覽人次:43284 收藏人次:2986587
,藉此傳達世間無絕對的是非美醜的觀念。「沉魚落雁」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但語意沿用魚、鳥因見毛嬙、麗姬等絕色美女而驚畏躲避,借此來讚美女子的容貌美麗出眾。宋朝無名氏《錯立身》第二齣:「看了這婦人,有如三十三天天上女,七十二洞洞中仙,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即以「沉魚落雁」形容女子容貌的美麗。
傾國傾城     
瀏覽人次:22153 收藏人次:1102343
使全城、全國的人都為之傾倒愛慕。語本《漢書.卷九十七.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傳》:「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形容女子極為美麗動人。《三國演義》第五十二回:「子龍見婦人身穿縞素,有傾國傾城之色。」《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看那小姐已覺得傾國傾城,便道:『有如此絕色佳人,何怕不中姑娘之意!』」也作「傾城傾國」。
馬耳東風     
瀏覽人次:16424 收藏人次:880552
「馬耳東風」原作「東風射馬耳」,意指東風吹過馬耳邊,瞬間消逝。見於唐代詩人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詩。典源節錄的大意:在北窗下吟詩作賦盡談些風花雪月的事情,說得再多也不比一杯水來得有價值。世間的人聽到這些都轉頭就走,就像東風吹過馬耳,瞬間消逝無蹤,起不了任何作用,比喻充耳不聞、無動於衷。亦可省作「東風馬耳」,例如:宋代詩人范成大〈丙午新正書懷〉詩一○首之八:「栗里歸來窗下臥,香山老去病中詩。東風馬耳塵勞後,半夜雞聲睡熟時。」而「馬耳東風」則見於宋代蘇軾〈和何長官六言次韻〉詩五首之五:「青山自是絕色,無人誰與為容。說向市朝公子,何殊馬耳東風。」指的正是對事情漠不關心。
五光十色     
瀏覽人次:14556 收藏人次:819969
「賦」是傳統文學體裁之一,形似散文,但內含詩的韻律,是一種介於詩歌與散文之間的文體。盛行於漢魏六朝,魏晉南北朝時,因應新興的駢偶文風而發展出「俳賦」,此體多採四六對仗的句式,講求嚴格的平仄音律,並喜用典故。江淹為當時著名作家,〈麗色賦〉即其作品之一,內容描繪一位絕色美女的容貌、姿儀。其中一段,文曰:「其始見也,若紅蓮鏡池;其少進也,如綵雲出崖,五光徘徊,十色陸離。」大意是:初見佳人,如見生長於無波如鏡之池中的紅蓮,佳人一動,則如絢爛的雲彩自崖間飄出,色彩鮮麗,燦爛奪目。短短數語,即生動呈顯了麗人的綽約風姿。後來「五光十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景色鮮麗複雜,光彩奪目。亦用來比喻事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