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緣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沿用成法。《史記.卷六八.商君傳》:「緣法而治者,吏習而民安之。」
2.遵循法度。漢.賈誼《新書.卷八.道術》:「緣法循道謂之軌,反軌為易;襲當緣道謂之道,反道為辟。」
緣分。《儒林外史》第四回:「人生萬事,都是個緣法,真個勉強不來的。」《紅樓夢》第九七回:「李紈在旁解說道:『當真這林姑娘和這丫頭也是前世的緣法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沿、循。如:「緣木求魚」、「緣溪而行」。
原因、由來。如:「緣故」、「緣由」、「緣起」。
人與人或事物之間遇合的機會。如:「因緣」、「緣分」、「有緣千里來相會。」
人與人之間情意相投的情分。如:「投緣」、「很有人緣」。
事物的邊沿。如:「邊緣」、「桌緣」。
化緣:佛教中指僧尼向人乞求布施。如:「那位師父沿街化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制度、律令。如:「宗法」、「憲法」、「法律」、「法規」、「法外施恩」。
方式、途徑。如:「方法」、「辦法」。
範式、原則。如:「文法」、「語法」。
佛、道等的道理。如:「佛法」、「道法」、「現身說法」。
仿效。如:「效法」、「法古今完人」。
法國:位於歐洲西部的獨立國家。首都巴黎,居民多信仰天主教,法語為主要語。
法子:方法。如:「大家一起想想,有沒有什麼法子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泥牛入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祖堂集》共二十卷,為南唐時釋靜、釋筠二位禪師所編,是重要的禪宗史料。內容輯錄過去七佛、初祖大迦葉至三十三祖慧能,及青原下八世雪峰義存之孫徒、南嶽下七世臨濟義玄之孫徒,共二百五十餘人。本集早於《景德傳燈錄》,為現存最早的綜合禪宗史傳,亦為後世諸燈史之所據。本集以史實立傳,編錄諸位禪師的機緣法語,是古代佛門公案之集成,並收錄偈、頌、歌、行等禪文學,以及朝鮮禪宗的史料。北宋以來,本書亡佚,現存為西元1912年於韓國伽耶山海印寺發現之版本。在《祖堂集》卷六記載了一段小故事,洞山良价禪問漳州龍山和尚:「和尚你是領悟了什麼道理,所以能住在這座山裡面?」龍山和尚回答:「我看見了兩頭泥做的牛互相爭鬥,跌入海...
只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只因為。《水滸傳》第一六回:「豈知緣法卻在保正莊上得會賢契,只是保正疏財仗義,以此天下豪傑都投門下。」
百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泛指一般平民、國民。《易經.繫辭上》:「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夫百姓不能自治,故立君以治之。」《儒林外史》第四○回:「我和你們眾百姓在此痛飲一天,也是緣法。」
泥牛下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早於《景德傳燈錄》,為現存最早的綜合禪宗史傳,亦為後世諸燈史之所據。本集以史實立傳,編錄諸位禪師的機緣法語,是古代佛門公案之集成,並收錄偈、頌、歌、行等禪文學,以及朝鮮禪宗的史料。北宋以來,本書亡佚,現存為西元1912年於韓國伽耶山海印寺發現之版本。在《祖堂集》卷六記載了一段小故事,洞山良价禪問漳州龍山和尚:「和尚你是領悟了什麼道理,所以能住在這座山裡面?」龍山和尚回答:「我看見了兩頭泥做的牛互相爭鬥,跌入海中,直到如今全無消息。」佛家之中,以「泥牛」比喻人的思慮。一個人的內心在未開悟之前,想法往往是互相矛盾的,不只現在的想法和過去的想法矛盾,內在的想法和外在的想法矛盾,自己和其他人的想法也是...
一行三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修行者的一種修行境界。修行者先是專心唸一佛名,然後是生起諸佛的心境,進而知道離心無佛,將心繫緣法界,安住在一切平等,沒有障礙,沒有形相的襌定境界。《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下》:「法界一相,繫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
二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佛教謂我空和法空。在身心中沒有真實我,是我空;所有存在現象,都不是真實客觀的存在,是法空。《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六:「能觀十二因緣法,四諦二空真妙理。」
合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投機、融洽。《警世通言.卷二三.樂小舍拚生覓偶》:「樂和見說得合機,便道:『不瞞老翁,小子心上正有一熟人,未知緣法何如?』」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