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縣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魏封爵中以縣為侯邑者稱為「縣侯」,是侯爵中最高的一級。《後漢書.卷七.孝桓帝紀》:「其封超等五人為縣侯,勳等七人為亭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方行政單位。古時候歸屬於州、府、道,現今則在省之下,鄉鎮之上。如:「臺北縣」、「雲林縣」、「高雄縣」、「縣政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爵位之一。如:「周代的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
古代封地的君王。如:「侯王」、「諸侯」。
泛指達官貴人。如:「王侯貴族」、「侯門深似海。」
姓。
阮囊羞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呂祖謙《詩律武庫後集.卷三.儉約門.一錢看囊》晉阮孚1>,山野自放,嗜酒,日挑一皂囊2>遊會稽。客問:「囊中何物?」孚曰:「俱無物,但一錢看囊,庶免3>羞澀4>爾。」 〔注解〕 (1) 阮孚:字遙集,東晉陳留人,生卒年不詳,阮咸之子。曾任安東參軍,明帝時任侍中,賜爵南安縣侯,轉吏部尚書,領東海王師。孚性縱,蓬髮飲酒,不以官務為重。後求外任廣州刺史,未至鎮而卒,年四十九。 (2) 皂囊:黑袋。皂,黑色。 (3) 庶免:庶幾可免。庶,庶幾。 (4) 羞澀:羞愧、難為情。〔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宋.陰時夫《韻府群玉.卷六.七陽韻.一錢囊》
迎刃而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284),字元凱,西晉京兆杜陵人。晉武帝任命為鎮南大將軍,率兵滅吳,結束三國鼎立局面,後封為當陽縣侯。 (8) 樂毅:戰國時人,生卒年不詳。燕國名將,昭王時拜為上將軍,曾率燕、趙、楚、韓、魏五國兵伐齊,下齊七十餘城,封昌國君。 (9) 濟西一戰:指戰國時,樂毅率燕、趙、楚、韓、魏五國兵伐齊,大敗齊軍於濟水西岸,齊泯王亡走莒城。樂毅趁勢攻入齊國首都臨淄,總計攻下七十餘城。 (10) 并:通「併」,兼併。 (11) 齊:國名,戰國七雄之一。故址在於今山東省北部、河北省東南部一帶。周武王封姜太公於此,傳至戰國時,君位被權臣田氏篡奪。後為秦國所滅。 (12) 破竹:剖開竹子。 (13)...
如出一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關公」。 (5) 王思政:北周太原祁人,生卒年不詳。魏孝武帝在藩時引為賓客,及即位,以預定策功封祁縣侯。西魏文帝大統年間,宇文泰柄政,信任甚深,授驃騎大將軍,鎮□農。大統四年,築玉壁城,自□農移鎮。後守潁川,抗北齊傾國之師,城破被俘。 (6) 慕容紹宗:西元501∼549,北齊代人。初從爾朱榮,後以軍功封索盧縣侯,累遷并州刺史。爾朱兆以為長史,兆敗,歸高歡。東魏孝靜帝時,以軍功進爵為公。侯景叛亂,紹宗以東南道行臺討之於渦陽,大捷。又為南道行臺攻西魏王思政於潁川,死於斯役。 (7) 吳明徹:西元514∼580?,字通昭,南朝陳秦郡人。略涉書史經傳,從汝南周弘正學天文遁甲,略通其術。入陳,遷...
勢如破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284),字元凱,西晉京兆杜陵人。晉武帝任命為鎮南大將軍,率兵滅吳,結束三國鼎立局面,後封為當陽縣侯。 (8) 樂毅:戰國時人,生卒年不詳。燕國名將,昭王時拜為上將軍,曾率燕、趙、楚、韓、魏五國兵伐齊,下齊七十餘城,封昌國君。 (9) 濟西一戰:指戰國時,樂毅率燕、趙、楚、韓、魏五國兵伐齊,大敗齊軍於濟水西岸,齊泯王亡走莒城。樂毅趁勢攻入齊國首都臨淄,總計攻下七十餘城。 (10) 并:通「併」,兼併。 (11) 齊:國名,戰國七雄之一。故址在於今山東省北部、河北省東南部一帶。周武王封姜太公於此,傳至戰國時,君位被權臣田氏篡奪。後為秦國所滅。 (12) 迎刃而解:比喻事情很容易解決...
千軍萬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披靡。魏北海王元顥來降,授之為將軍、徐州刺史。後元子攸攻顥,慶之敗走回梁,仍以功除右衛將軍,封永興縣侯。魏將侯景為亂,慶之收之以歸,進號仁威將軍。年五十六卒,諡武。 (2) 麾下:本指旗下,借指將帥的部屬。麾,音ㄏㄨㄟ,用來指揮的旗幟。 (3) 所向披靡:比喻力量所到之處,敵人紛紛潰退。見「所向披靡」。
破竹之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284),字元凱,西晉京兆杜陵人。晉武帝任命為鎮南大將軍,率兵滅吳,結束三國鼎立局面,後封為當陽縣侯。 (8) 樂毅:戰國時人,生卒年不詳。燕國名將,昭王時拜為上將軍,曾率燕、趙、楚、韓、魏五國兵伐齊,下齊七十餘城,封昌國君。 (9) 濟西一戰:指戰國時,樂毅率燕、趙、楚、韓、魏五國兵伐齊,大敗齊軍於濟水西岸,齊泯王亡走莒城。樂毅趁勢攻入齊國首都臨淄,總計攻下七十餘城。 (10) 并:通「併」,兼併。 (11) 齊:國名,戰國七雄之一。故址在於今山東省北部、河北省東南部一帶。周武王封姜太公於此,傳至戰國時,君位被權臣田氏篡奪。後為秦國所滅。 (12) 迎刃而解:比喻事情很容易解決...
沈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文學觀點3 著作4 評價 生平沈約(四四一~五一三),字休文,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縣)人,南朝著名的史學家和文壇領袖。沈約歷仕宋齊二朝,後助梁武帝登位,封建昌縣侯,官至尚書令。 文學觀點在文學創作上,沈約是永明體的主要開創者和領袖,注重聲律對偶以及文字雕飾,已至於詩風較為浮靡。基本上,沈約在文學理論上的重要貢獻,是總結前人聲韻研究的成果和詩歌創作運用聲律的實踐經驗,於是創立了聲律論,並且提出四聲(平、上、去、入)和八病(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之說。他曾撰寫《四聲譜》(已佚),專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