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29626 收藏人次:4694379
1.線、麻線。《說文解字.糸部》:「,線也。」《孟子.滕文公上》:「麻絲絮輕重同,則賈相若。」宋.蘇軾〈赤壁賦〉:「餘音嫋嫋,不絕如。」
2.量詞。計算纖細條狀物的單位。如:「一頭髮」、「一炊煙」。《紅樓夢》第一八回:「軟襯三春草,柔拖一香。」
刺繡。唐.白居易〈繡觀音菩薩讚.序〉:「紉針綵,絡金綴珠。」《水滸傳》第九六回:「星冠攢玉,鶴氅金。」
詳細的。如:「析」、「述」。《文選.枚乘.七發》:「雖有心略辭給,固未能形其所由然也。」
篳路藍     
瀏覽人次:50387 收藏人次:4476017
篳路,以荊竹編製的柴車。篳路藍指駕柴車,穿破衣,以開闢山林。語出《左傳.宣公十二年》:「訓之以若敖、蚡冒篳路藍,以啟山林。」唐.孔穎達.正義:「以荊竹織門謂之篳門,則篳路亦以荊竹編車,故謂篳路為柴車。方言云:『楚謂凡人貧,衣破醜敝為藍。』藍謂敝衣也。」後比喻創造事業的艱苦。連橫〈臺灣通史序〉:「夫臺灣固海上之荒島爾!篳路藍,以啟山林,至於今是賴。」也作「蓽路藍」、「蓽露藍蔞」、「篳路襤褸」。
蓽路藍     
瀏覽人次:6899 收藏人次:703077
比喻創造事業的艱苦、不易。參見「篳路藍」條。
    
瀏覽人次:6330 收藏人次:447208
一絲。《紅樓夢》第五回:「但聞一幽香,竟不知其所焚何物。」
    
瀏覽人次:6077 收藏人次:442640
1.一絲絲。《宋史.卷一七三.食貨志上一》:「蠶婦治繭、績麻、紡緯,而積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極矣。」
2.接連不絕的樣子。如:「炊煙」、「不盡」。
3.比喻纖細。宋.蘇軾〈和蔡準郎中見遨遊西湖〉詩三首之三:「船頭斫鮮細,船尾炊玉香浮浮。」
4.詳盡細密。《宋史.卷四二四.列傳.趙逢龍》:「凡道德性命之蘊,禮樂刑政之事,為上開陳。」
不絕如     
瀏覽人次:5845 收藏人次:576758
1.僅有一線連繫未斷。比喻局勢危急。唐.柳宗元〈寄許京兆孟容書〉:「煢煢孑立,未有子息。荒隅中少士人女子,無與為婚,世亦不肯與罪大者親昵,以是嗣續之重,不絕如。」也作「不絕如線」、「不絕若線」。
2.比喻聲音細微悠長,似斷非斷。宋.蘇軾〈赤壁賦〉:「餘音嫋嫋,不絕如。」
千絲萬     
瀏覽人次:4008 收藏人次:1716808
形容關係密切複雜,難以理清。元.無名氏〈一枝花.鬢鬟梳綠雲套〉:「長嘆罷羅帕頻淹,都搵盡千絲萬。」明.王玉峰《焚香記》第二六齣:「可惜你千絲萬,織成一段離愁。」也作「萬千絲」。
條分     
瀏覽人次:3690 收藏人次:374794
分析細密,條理清晰。如:「學生有疑難時,老師的解說總是條分晰,深怕學生聽不懂。」也作「條分析」、「析分條」。
條分     
瀏覽人次:3066 收藏人次:0
分析細密,條理清晰。《明史.卷二八.五行志一》:「而傳說則條分析,以某異為某事之應,更旁引曲證,以伸其說。」也作「條分晰」、「析分條」。
    
瀏覽人次:1988 收藏人次:1153289
1.以金色絲線編織而成的衣服。南朝梁.劉孝威〈擬古應教〉詩:「書鋪綠瑣琉璃扉,瓊筵玉笥金鏤衣。」
2.古代皇帝和貴族死時穿用的葬服。參見「金鏤玉衣」條。
3.詩名。七言絕句。樂府詩集題為唐李錡所作。李錡曾任節度使,其妾杜秋娘以善唱此曲著名,概因如此,唐詩三百首中逕題作者為杜秋娘。
4.樂曲名。唐.杜牧〈杜秋娘〉詩:「秋持玉斝醉,與唱金鏤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