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7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纏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婦女用布帛緊裹雙足,使之纖小,以為美觀。《文明小史》第一九回:「如果是親生女兒,就叫他做大姐,不要纏腳,不要吃苦頭。」也作「纏足」。
纏手纏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走路姿勢的輕穩。《金瓶梅》第二九回:「頭戴銀絲雲髻兒,白挑線衫兒,桃紅裙子,藍紗比甲兒,纏手纏腳出來,道了萬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裹繞、圍繞。[例]纏足、纏腳、腰纏萬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或動物的腿,支撐身體接觸地面的部分。如:「赤腳」、「跺腳」、「前腳」、「後腳」、「手腳靈活」。
像腳形的器物支架。如:「椅腳」、「桌腳」、「高腳杯」、「高腳椅」、「四腳桌」。
物體的基部、下部。如:「牆腳」、「山腳」。
正文下面附加注解或說明的文字。如:「注腳」。
量詞。用於計算用腳踢、踩等動作的單位。如:「連踢三腳」、「踩了一腳」。
腳本:指劇本。如:「這次表演的腳本,已經改了五次。」
裹足不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纏腳部,不往前行。形容有所顧忌,而停止腳步,不敢向前。#語本《戰國策.秦策三》。 △「畏縮不前」
纏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婦女用布帛緊裹雙足,使之纖小,以為美觀。纏足之風,始於五代,至宋朝大盛,遍及全國。《通俗常言疏證.婦女.纏足》引《墨莊漫錄》:「婦人之纏足,傳記皆無所出。惟齊東昏侯,有鑿金為蓮花,令潘妃行其上一事,而不言其足若何。惟唐鎬詠李後主宮嬪窅娘詩云:『蓮中花更好,雪裡月常新。』以此知扎腳自五代始也。」也作「纏腳」。
縊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繩索纏繞脖子自殺。《初刻拍案驚奇》卷九:「原來速哥失里在轎中偷解纏腳紗帶,縊頸而死,已此絕氣了。」
撅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伎樂人家的男子,或妓院裡的男性幫傭。元.高安道〈哨遍.嗓淡行院〉曲:「吹笛的把瑟歪著尖嘴,擂鼓的撅丁瘤著左手。」元.喬吉〈一枝花.雲髫金雀翹〉曲:「老婆婆坐守行監,狠撅丁暮四朝三。」元.劉庭信〈寨兒令.撅丁威凜凜〉曲:「撅丁威凜凜,鴇兒惡哏哏。」
半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拇指與食指張開,其距離的一半稱作「半窄」。北方人常用以比喻短小之物。《金瓶梅》第五二回:「纏腳換剛三寸,恰半窄,大紅平底睡鞋兒。」
大題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要的話題。《紅樓夢》第四三回:「你想著只你一個跟了我出來,回來你怕擔不是,所以拿這大題目來勸我。」《文明小史》第一九回:「但小弟還有一事請教,這幾年社會上很把女人纏腳一事,當作大題目去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