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0.00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羌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藏族宗教舞蹈。漢語習稱《跳神》,廣泛流行於西藏,青海、甘肅、雲南、四川、內蒙古等地區的藏傳佛教寺院。據記載,八世紀藏王赤松德贊迎請蓮花生大師進藏弘揚佛法。蓮花生大師為降服惡魔,採用藏族民間舞蹈形式,結合大乘密宗的內容,開創了一種驅鬼鎮邪的大型舞蹈表演。舞蹈由若干個造型各異的群舞、獨舞、雙人舞組成。舞蹈者皆為寺院的僧人,戴著各類逼真的面具在大小銅號、骨號、鼓、鈸、嗩吶的齊奏下,緩緩入場,有旋轉、單腿跳躍等舞蹈動作,分組分段表演《護法神舞》、《骷髏舞》、《鹿神舞》、《牛神舞》、《壽星舞》、《黑帽舞》、《四季舞》、《神童舞》、《怒神舞》、《閻王舞》和手執兵器的《金剛大力士舞》等。莊嚴肅穆,氣勢...
羌姆舞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譜名,《羌姆》為藏傳佛教 ── 喇嘛教的寺院舞蹈。《羌姆》傳到內蒙古仍沿襲藏語的發音稱《查瑪》。傳到雲南納西族則稱《蹉》。漢族地區的藏傳佛教寺院如北京雍和宮,承德晉寧寺、山西五台山等地稱《羌姆》為《跳布札》,而群眾則稱之為《打鬼》、《跳神》。《羌姆》自西元八世紀下半葉,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高勵霆《喇嘛教寺院舞蹈《羌姆》探源》)《羌姆》在千年流傳中,神靈越來越多,形象、法器、面具、服飾有了很多變化,舞蹈技巧也豐富多彩。為了傳承的需要,產生了《羌姆》舞譜,或稱《羌姆經文》、《羌姆經》、《查瑪經》都用藏文書寫。有很多名詞術語,喇嘛們口傳心授,有的能解讀,有的則難以解讀。下面展示《甘丹講修興盛寺羌...
門巴羌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門巴族宗教舞蹈。流行於西藏的墨脫一帶門巴族聚居區。《羌姆》漢譯為《跳神》。門巴族通用藏語,普遍信奉藏傳佛教。每逢藏曆元旦是門巴族人們最重要的節日,要隆重舉行《羌姆》表演。舞者一般為八個男子,頭戴面具,身穿氆氌(藏族地區出產的一種羊毛織品,可以做床毯、衣服等。)短衣,胸佩護身菩薩和玉器飾品,肩上斜掛紅綢。該舞有唱有跳,以跳為主,由八個段落組成:一、戴豬和牛的面具,敬地神。二、戴金剛面具,跳護法神舞。三、右手持五色經幡,左手持彩箭表演。四、右手持長刀,左手拿猴頭骨表演各種屬相。五、八個護法神共同起舞。六、由法師表演驅鬼避邪的內容。七、戴女性面具,左手拿小法鈴,右手持小鼓,舞蹈抒情優美。八、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之一。分布在今大陸地區青海、甘肅、四川一帶。操羌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沒有文字。擅長掘井和石砌建築。
鹿科動物。全身披褐色短毛,雄羌頭上長角,形體大小及吠聲像狗。行動隱密敏捷,常出沒在清晨及傍晚時的山地濃密林區,以野菜、鮮草、嫩葉為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幫別人照顧或撫養小孩的婦人。如:「保姆」。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