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3.335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翕出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悶熱而使身體發汗。例:老妹寒著﹝冷著﹞了,橫在眠床項摎被骨掩塞塞,身體翕出汗﹝又讀hib21 chud21 hon53大 hib2 cud2 hon55南﹞就較增哩。(妹妹感冒了,躺在床上把棉被蓋得密不通風,身體悶出汗後就好多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和好。《詩經.小雅.常棣》:「兄弟既翕,和樂且湛。」《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臣但恐諸侯合從,翕而出不意。」
2.收斂、收縮。《易經.繫辭上》:「夫坤其靜也翕。」《文選.枚乘.七發》:「飛馬聞之,翕翼而不能去。」
3.吸引。通「吸」。《詩經.小雅.大東》:「維南有箕,載翕其舌。」唐.李白〈早過漆林渡寄萬巨〉詩:「漏流昔吞翕,沓浪競奔注。」
4.聚集。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翕集家門,傾動人物。」
和諧順服的樣子。參見「翕然」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裡面去到外面。與「入」相對。如:「出門在外」、「足不出戶」。
產生、發生。如:「出汗」、「出水痘」、「出毛病」、「出事了!」
脫離、離開。如:「出家」、「出軌」、「出走」。
給與、支付。如:「出錢」、「出納」、「量入為出」。
表現、顯露。如:「出現」、「出洋相」、「水落石出」。
超越。如:「出乎意料」、「容貌出眾」、「出人頭地」。
發洩。如:「出氣筒」、「出了口怨氣」。
到。如:「出席」、「出場」、「出勤」、「出庭」。
策劃、擬定。如:「出計謀」、「出主意」、「出題目」。
放在動詞之後,表示動作的效果。如:「拿出好成績」、「看出嚴重性」、「做出這等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皮膚毛孔所排泄出來的體液。如:「流汗」、「香汗」、「汗流浹背」。
汗青:史書的代稱。如:「留取丹心照汗青」。
可汗:A>古代中國西域和北方的民族對君主的稱謂。B>西域人稱呼中國天子。
出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汗。《紅樓夢》第五二回:「纔出了汗,又作死!」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