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翻案     
瀏覽人次:829 收藏人次:0
1.推翻已判定的罪案。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一齣:「報仇翻案紛紛,正士皆逃遁。」《紅樓夢》第六九回:「倘或他再將此事告訴了別人,或日後再尋出這由頭來翻案,豈不是自己害了自己。」
2.推翻前人的定論。如:「翻案文章」。
翻案文學     
瀏覽人次:2334 收藏人次:0
翻案」:原是法律名詞 本指推翻既已定讞之罪案而言,後引申為推陳出新之意。此類手法也普遍被用於文學創作之中,稱為「翻案文學」。其主要宗旨在於推翻前人的立論,因此在寫作前必須先分析前人的論斷為何,再做論述。寫作過程中,若是發現前人論斷難以成立,必尋求此一論斷的基本假設,並指出此一假設的可疑之處,然後一針見血地推翻此一假設。王安石〈讀孟嘗君傳〉、蘇洵〈管仲論〉、蘇軾〈留侯論〉即屬此類的文學創作。
    
瀏覽人次:14890 收藏人次:3729020
4.與公務相關的文書、成例或獄訟判定的結論。如:「檔案」、「串供翻案」。《隋書卷七五.儒林傳.劉炫傳》:「今之文簿,恆慮覆治,鍛鍊若其不密,萬里追證百年舊案。」
    
瀏覽人次:12506 收藏人次:4674002
4.改變。如:「花樣翻新」、「翻供」、「翻案」、「翻臉」。
    
瀏覽人次:13021 收藏人次:5699562
翻案。《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楊可告緡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氐皆遇告。杜周治之,獄少反者。」
蓋棺論定     
瀏覽人次:9166 收藏人次:261306
杜甫字子美,號少陵,有「詩聖」之稱。唐代詩人。在政治上不得志,中年後過著坎坷流離的生活,他的詩博大雄渾,千態萬狀,不僅慨嘆自己遭時不遇,亦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動亂形態。故有「詩史」之名。此詩是杜甫勸勉友人應該出來為世人作事。杜甫舉枯桐可以製樂器,淺水可以藏蛟龍為例,說明人不應處於深山窮谷之中自我埋沒。杜甫認為,人一生的是非功過,要到死後才能論定,友人年力未衰,豈可隱遁山林?應該再出來為世人做事。後來「蓋棺論定」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人一生的是非功過,要到死後才能論定。現在亦用來比喻事情最後已有結論。如:「即使已經蓋棺論定,如有新事證,歷史也有重新翻案的可能。」
范曄     
瀏覽人次:1342 收藏人次:0
,其兄范晏常說:「此兒進利,終破門戶。」終如晏言。王鳴盛《十七史商榷》的〈范蔚宗以謀反誅〉,是為范曄翻案的文章。 觀點無神論范曄是個無神論者。在《後漢書》裡,他猛烈抨擊了佞佛。認為佛教奇譎不經,尤其不屑於其神不滅論和因果報應的說法。並對信佛的漢桓帝進行了辛辣的嘲諷。范曄也反對天命論,認為「天道性命,聖人難言之,況乃臆測微隱,猖狂無妄之福,污滅宗親,以觖一切之功哉!」他還在《張衡傳》中大量收錄了張衡反圖讖引述的史實和論證。與此同時,范曄論證了陰陽禁忌的謬論。 著作《後漢書》《雙鶴詩序》《樂游應詔詩》《和香方》(今迭)《雜香...
結案     
瀏覽人次:1093 收藏人次:0
對案件作判決或處理,使其終結。如:「本案早已結案,你想翻案恐怕不容易。」
論定棺蓋     
瀏覽人次:972 收藏人次:0
,要到死後才能論定。現在亦用來比喻事情最後已有結論。如:「即使已經蓋棺論定,如有新事證,歷史也有重新翻案的可能。」
郭沫若     
瀏覽人次:712 收藏人次:0
題:歌頌不為弱小而屈從強權,為伸張正義而英勇犧牲的偉大的愛國主義叛逆女性。之後,郭沫若先後創作了以「翻案」為主旨的歷史劇《蔡文姬》與《武則天》。為了紀念鄭成功逝世三百週年,郭沫若創作了電影劇本《鄭成功》,但因不久後即爆發文化大革命,未能拍攝。 女神本詩集奠定了中國新詩的基礎,開創了以白話創作新詩的寫作風格,無論是表達內容、章法形式、語言特色等方面都有了不同於中國舊體詩的改革性創新。詩作完全放棄了中國格律詩的規則,在行數、每一行的字數和韻律上,都無拘無束,任憑作者的情感自由發洩,大量使用驚歎號和反復句,將詩人青春澎湃、渴望...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