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6.7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耳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耳的外殼。位於頭部的兩側,與外耳道連接,可以引導聲波進入聽道。
蘇丹耳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實體扁平形,貼生,近蠟質,50-150微米厚(不含表面突起)。子實層表面亮淺黃色,齒狀突起,無裂痕;邊緣較淡,漸薄,蛛網狀。表面突起經常分離,每毫米大約3個,鑽形,先端鈍,先端披被褐色樹脂狀物質,250-500 × 100-200微米。菌絲單系;菌絲有扣子體。菌絲層均一,由䯝層組成,結構相當緻密;菌絲分枝豐富且緻密地交織,稍微黃色,靠近次子實層相當彎曲,不明顯,2-4 (-4.8)微米寬,壁厚0.7-1.5微米。次子實層有點分化,結構緊實;菌絲無色,強烈彎曲且交織,比起菌絲層菌絲,此部份菌絲較窄且壁較薄。囊狀體數多,柵狀排列於菌髓,隱沒或突出,無色,管狀,經常長於150微米,2.5-5微米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體外部的堅硬組織。如:「蛋殼」、「果殼」、「瓜子殼」、「龍眼殼」。
地殼:地球的表層部分。如:「地殼變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及動物的聽覺器官。如:「耳朵」、「耳聰目明」。
形狀像耳朵的東西。如:「木耳」、「銀耳」。
器物的兩旁附有如人耳,便於提攜的提把。如:「鼎耳」。
位於句末,表決定的意思。相當於「了」。
位於句末,表限制的意思。相當於「而已」、「罷了」。如:「想當然耳。」
位於句末,表驚嘆。相當於「邪」、「乎」。如:「父子如此,何其快耳!」
耳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以防止鼻咽內的分泌物進入鼓室。 耳朵常見疾病(註3)1. 外耳炎: 又名游泳耳,指的在耳膜以外到耳殼之間發炎。發生下列症狀時,如:耳朵發癢、被異物塞住的感覺、轉動頭部或拉耳朵時耳朵感到疼痛或聲音聽不清楚時,便可能得到外耳炎。2. 中耳炎: 當感冒等上呼吸道發炎時,耳咽管常因組織水腫而塞住。此時中耳腔的分泌物若無法排出則造成槳液性中耳炎。通常發生在兒童身上。中耳炎常見症狀為:耳痛、發燒、全身倦怠,有時會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常發生在二歲以下及六至七歲的小孩子。3. 耳鳴:耳鳴是一種聲音的感覺,而這個聲音是來自耳朵與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哺乳綱食肉目。面圓齒銳,耳殼短小,眼大,瞳孔會因光線強弱而變大小,聽視覺都很敏銳,四肢較短,腳有銳爪,掌有肉墊,行動敏捷,善捕鼠。
鴨嘴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脊椎動物哺乳類單孔目。為較原始型動物,狀似水獺而小,長二尺餘,體生褐色軟毛,嘴扁平,被角質鞘,眼小,無耳殼,四肢短,各有五趾,趾間有蹼,具鉤爪,常瀕水穴地以居,食蟲魚之類,卵生,有育兒囊,無乳房,哺子時,乳由皮膚中乳腺而出,幼獸有齒,長成後即脫落,產於澳洲。也稱為「鴨獺」。
土撥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脊索動物門哺乳綱嚙齒目松鼠科。體細長肥大強壯,尾扁平生長毛。腦大,耳殼短,有頰囊。皮膚深灰,腹色較淺,性習晝行,前肢力大,可挖洞穴。
田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1)哺乳綱囓齒目鼠科。體長約十公分,毛粗短,背面及頭頂蒼褐色。體側灰褐色,腹部灰白,耳殼橢圓。喜食米穀與蔬菜之根,為害農作物之生長。(2)鼴鼠的別名。參見「鼴鼠」條。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五○.獸部.鼴鼠》:「釋名:田鼠。時珍曰:『田鼠偃行地中,能壅土成坌,故得諸名。』」
大猩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哺乳綱靈長目猩猩科。類人猿中最大的一種。身高約四到五尺,毛黑褐色,後肢比前肢短,能直立行走。耳殼小,鼻骨稍隆起,肋骨十三對。年老雄者有銀背,雌性較小。採食竹筍、大芹菜、香蕉等。分布於赤道附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