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44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聒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聲音吵雜刺耳。《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不喜俗人而當與之共事,或賓客盈座,鳴聲聒耳。」《儒林外史》第三○回:「偶一聽之,可也;聽久了,也覺嘈嘈雜雜,聒耳得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及動物的聽覺器官。如:「耳朵」、「耳聰目明」。
形狀像耳朵的東西。如:「木耳」、「銀耳」。
器物的兩旁附有如人耳,便於提攜的提把。如:「鼎耳」。
位於句末,表決定的意思。相當於「了」。
位於句末,表限制的意思。相當於「而已」、「罷了」。如:「想當然耳。」
位於句末,表驚嘆。相當於「邪」、「乎」。如:「父子如此,何其快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喧譁、吵耳。《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或賓客盈座,鳴聲聒耳。」宋.王安石〈和惠思歲二日二絕〉之一:「為嫌歸舍兒童聒,故就僧房借榻眠。」
焦頭爛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聊齋志異.卷二.九山王》:「驟火之,燄亙霄漢,如黑靈芝,燔臭灰瞇不可近;但聞鳴啼嗥動之聲,嘈雜聒耳。既熄,入視。則死狐滿地,焦頭爛額者,不可勝計。」
驢鳴犬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嘲笑人文詞拙劣,如同驢、狗的鳴叫。唐.張鷟《朝野僉載》卷六:「溫子昇作覬颾山寺碑,信讀而寫其本,南人問信曰:『北方文士如何?』信曰:『唯有覬颾山一片石堪共語,薛道衡、盧思道少解把筆,自餘驢鳴犬吠,聒耳而已。』」
豺狼當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奸人掌握大權,專斷橫行。漢.荀悅《漢紀.卷三○.平帝紀》:「豺狼當道,安問狐狸!」元.孛羅御史〈一枝花.懶簪獬豸冠套.梁州〉曲:「儘燕雀喧簷聒耳,任豺狼當道磨牙。」也作「豺狼當塗」、「豺狼當路」、「豺狼橫道」、「豺狼塞路」。
啾啾唧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擬聲詞。形容蟲鳥鳴叫的聲音。《孤本元明雜劇.黃花峪.第一折》:「元來是這水聲山色趁秋光,則聽啾啾唧唧聒耳山禽唱。」《紅樓夢》第八二回:「聽得竹枝上不知有多少家雀兒的聲兒,啾啾唧唧叫個不住。」也作「唧唧啾啾」。
千秋萬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祝人長壽的敬辭。《韓非子.顯學》:「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萬歲』,千秋萬歲之聲聒耳,而一日之壽無徵於人,此人所以簡巫祝也。」《新唐書.卷一九.禮樂志九》:「臣某等不勝大慶,謹上千秋萬歲壽。」
渲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浴室。元.李壽卿《度柳翠》第二折:「你不向野塘內三眠,偏來渲房裡宿。」元.湯式〈哨遍.聖遍飛龍當日套〉:「這壁廂酒肆裡笙歌聒耳來,那壁廂渲房中麝蘭撲鼻吹。」也稱為「香水行」。
衣冠濟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服飾美好。《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一二出》:「自來不識恁底,平日我衣冠濟濟。」《孤本元明雜劇.漁樵閑話.第一折》:「有笙歌聒耳,都道是迎進士上瀛洲,端的一個個氣宇昂昂,衣冠濟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