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1.35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聞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音信。《新唐書.卷一三八.李抱玉傳》:「帝蒼卒狩奉天,聞問,諸將皆哭。」
好名聲。《漢書.卷六四上.嚴助傳》:「上問所欲,對願為會稽太守。於是拜為會稽太守。數年,不聞問。」
聞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望,觀察氣色。聞,診聽聲息。問,詢問症狀。切,摸脈象。望聞問切是中醫診病的四種方法。元.施惠《幽閨記》第二五齣:「(末)翁大醫你還要看症真仔細下藥。(淨)這等待我再望聞問切。」《金瓶梅》第五四回:「貴道裡望聞問切,如先生這樣明白脈理,不消問的,只管說出來了。」
不相聞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斷絕往來。如:「他們彼此早已不相聞問。」
不通聞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互相不通消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聽到。如:「不聞不問」、「所見所聞」、「聞風響應」、「百聞不如一見」。
聽見的事情、消息。如:「新聞」、「趣聞」、「天下奇聞」、「博學多聞」。
用鼻子分辨氣味。如:「聞香下馬」、「你聞到什麼味道沒有?」
傳達報呈。如:「奉聞」。
名譽、名望、名聲。如:「不求聞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提出心中的疑難請求別人回答。如:「問答」、「請問」、「問路」、「發問」。
為表示關切而探望、拜候。如:「慰問」、「訪問」、「問候」、「問訊」。
審訊。如:「審問」、「問案」。
責備。如:「責問」、「興師問罪」。
干涉。如:「不聞不問」、「我的事請你不要過問。」
忘年之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然。言面以來,便申忘年之好,比雖艱隔成阻,而情問無睽。薄莫之人,冀其方見慰說,豈謂中年,奄為長往,聞問悼心,有兼□痛。足下門教敦至,兼實家寶,一旦喪失,何可為懷。」另可參考:《後漢書.卷八○.文苑列傳下.禰衡》
摩肩接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清.薛福成《庸盦筆記.卷六.幽怪二.荒徼人鬼雜處》:「終日人鬼雜處,肩摩踵接,不相畏避,亦不相聞問。」
唐山過臺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看」:番在當時指的是南洋地區,去南洋的人,大概有一半的存活率;至於到臺灣的人則是前途未卜,根本不敢聞問。(註3) 參考書目註1. 吳密察監修,《台灣史小事典》(台北:遠流,2012四版),頁34。註2. 魯鼎梅纂修,《重修臺灣縣志‧卷二》註3. 戴寶村,〈唐山過臺灣 〉〈先民度海而來的歷史見證 關津澎湖〉 http://www.rhythmsmonthly.com/?p=2168唐山過臺灣互動遊戲 http://content.edu.tw/senior/geo/ks_ks/main/show/story/index....
風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楷模。如:「一代風範」。《宋書.卷五九.張暢傳》:「東南之秀,蚤樹風範聞問悽愴,深切常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