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肌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在皮膚下,包覆肌肉或器官,由纖維組織所形成的薄膜狀或帶狀構造。也稱為「筋膜」。
足底肌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剖學名詞。醫學名詞。足底肌膜及腱膜形成內側縱足弓的後膜。從跟骨向前足底部成扇狀分布。因足底肌、腱緊張,所以保持正常縱足弓,有伸縮能力,可發揮吸收衝擊的彈性作用,常因: 足弓過高,足部肌肉不強壯,站立練習太久,足底直接受衝擊; 足部向外旋轉時方法錯誤,形成足心貼地; 小腿三頭肌以及足跟腱缺少彈性; 舞鞋不合適等原因。引起發炎疼痛。一般症狀為足底部有壓痛。緊急處理方法,先施以P、R、I、C、E等的原則。平常實施足背屈和足底屈的伸展運動,有預防作用。如傷未痊癒前乃須練習時,最好先作好貼紮,如繼續疼痛則必須請醫治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植物體內像薄皮的組織。如:「耳膜」、「腦膜」、「竹內膜」。
像膜的薄皮物。如:「油膜」、「鼓膜」、「豬油膜」。
膜拜:跪在地上舉兩手伏地敬拜。如:「他非常誠心的在膜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肉。如:「肌肉」、「腹肌」、「二頭肌」、「心肌梗塞」、「面黃肌瘦」。
皮膚。如:「冰清玉肌」、「面枯肌黃」。
認知發展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能力。所謂適應,在皮亞傑的解釋上與一般心理學家的解釋有所不同。皮亞傑把適應解釋成指個體的認知結構或肌膜因為環境限制而主動改變的心理歷程。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行為主義英文關鍵字:Behaviorism 出處張春興/著。教育心理學,2007年出版,頁33~36。東華書局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