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4.606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育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造就人才。《詩經.小雅.菁菁者莪.序》:「樂育才也。君子能長育人材,則天下喜樂之矣。」
為國育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育才一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海育才中學(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育才中學校址在上海市靜安區山海關路,前身為育才書社。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由英國人嘉道萊(Eieeokadoorie)創辦。初期專攻中、英文,旨在培養翻譯人才。民國元年(1912)改為工部局立育才公學,英國人大衛(R.G. Doorie)任校長,學校只招男生。十八年至三十年間,霍倫繼任校長襲英國學制,分小學和中學兩部。二十四年起停招小學生。二十八年起又改為六年制完全中學。三十四年抗戰勝利後收歸市立,改名育才中學。一九五○年起段力佩任校長,定為上海市重點中學。學校占地十點八畝,建築面積七千三百五十六平方公尺。有班級二十四班,學生千餘人。教職員工一百四十一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四十餘人。
上海育才學校(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海育才學校由中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於民國二十八年(1939)七月創辦於重慶,三十六年(1947)遷校至上海滬太路余慶橋。
  陶行知創辦育才學校之初衷,以「培養人才之幼苗」,「引導學生團結起來做追求真理的小學生」,為抗戰建國、為人民大眾服務之辦學宗旨。陶行知從難童中招收學生,經智力測試,考查其文化基礎,發現有特殊才能之兒童,選入學校培養,是一所實驗性質的學校。
  育才學校課程分普修課和特修課兩類。普修課包括數學、國語、英語、社會常識、自然常識等,按程度編班。特修課則包括音樂、戲劇、美術、文學和舞蹈等科,按各自興趣和才能分組修業。
  特修課聘請賀綠汀、章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產。如:「生育」、「生兒育女」。
使存活、長大。如:「育嬰」、「育幼」。
栽培、教導。如:「教育」、「訓育」、「培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力。如:「才幹」、「才能」、「才藝雙全」、「多才多藝」。
有能力的人。如:「人才」、「天才」。
譏稱某種人。如:「蠢才」、「奴才」。
方、始。如:「方才」、「他現在才發現他的錯誤。」
僅僅。如:「他才十歲大。」、「他才給我十塊錢。」
表示強調的語氣。如:「他別再喊累了,我才累呢!」
國立內埔農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本校發展願景,期許內埔農工能邁向優質、卓越的理想教育內涵。本校是一所擁有73年歷史的農工學校,至今育才濟濟,培育許多基層技術人才,畢業校友遍佈各階層,在國家經濟建設中,都有傑出的表現,對學校也有一份深厚的感情與期許。在科技化、資訊化的時代,為符應時代的變遷與教育改革的思潮,本校除了繼續加強學生的專業技能與培養健全的職業道德,成就經建基層人才,為國家所用之外。仍需加強學術導向的基礎能力之奠基,培育學生未來再學習的能力,以提升國家的人力素質。為期達成目標,將透過學校組織變革、運用全面品質管理、實施績效責任制、推動學習型組織...
中國教育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照本地方教育模式訂立章程,設立小學校。 新式教育制度 1901年,劉坤一與張之洞聯銜上湊提出「興學育才」、改學制、變科舉、立學堂,仿日本學制。1902年8月15日,清廷頒布管學大臣張百熙主持擬定的《欽定學堂章程》,稱為壬寅學制。由於該學制制定倉促,公布後遭到諸多批評,因而未能實施。1904年1月13日,清廷頒布頒布張百熙等人重新擬定的《奏定學堂章程》,稱為癸卯學制,為中國第一個由中央政府頒布在全國範圍內實行的法定近代學制系統,標誌著近代新式教育制度的確立。1905年9月2日,清廷下詔宣布自次年起,科舉制度廢止。 女子...
關鍵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需配合發展的程序,例如上述所說的關鍵期,教育也應該在適時、適地與適當教學方法的條件下進行,幼兒教育才能有事半功倍之效。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關鍵期英文關鍵字:critical period 參考資料何薇玲著。幼兒發展與輔導,2012年七版,頁1-8,高點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