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868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胡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撮起嘴脣或以大拇指和食指,捏著嘴脣吹出的尖銳聲音。多用作召集的信號。《老殘遊記》第二○回:「只見陶三窩起嘴脣,打了兩個胡哨,外面又進來兩三個大漢,將許吳二人都用繩子縛了。」
花裡胡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顏色華美紛雜。如:「他穿得花裡胡哨的,像隻花蝴蝶!」也作「花麗狐哨」。
2.形容舉止或言語等輕佻花俏。如:「他的話花裡胡哨的,誰知道是真是假。」也作「花麗狐哨」。
打花胡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花言巧語,說好聽話,但未必有誠意。《紅樓夢》第三五回:「便是有事纏住了,他必定也是要來打個花胡哨,討老太太和太太的好兒纔是。」
花藜胡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顏色華美紛雜,含有輕貶之意。《儒林外史》第二九回:「見滿桌堆著都是選的刻本文章,紅筆對的樣,花藜胡哨的。杜愼卿看了,放在一邊。」也作「花麗狐哨」。
吹風胡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吹口哨。《水滸傳》第三二回:「都拖鎗拽棒,跟著那個大漢吹風胡哨來尋武松。」
胡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吹口哨,打信號。《二刻拍案驚奇》卷五:「忙走出門,口中打個胡哨,便有七八個做公的走將攏來。」也作「打呼哨」、「打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古代北方和西方各民族的通稱。如:「胡人」、「五胡亂華」。
來自胡族或外國的。如:「胡桃」、「胡瓜」、「胡琴」。
任意、隨便。如:「胡鬧」、「胡亂」、「胡說」、「胡作非為」、「胡言亂語」。
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擔任巡邏警戒的人或崗位。如:「站哨」、「前哨」、「放哨」、「崗哨」。
用來吹響示警的發聲器。如:「哨子」、「哨音」、「吹哨」。
買路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盜匪攔劫路人,所索取過路的錢財。《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我乃靜山大王在此,行人住腳,須把買路錢與我。」明.賈仲名《昇仙夢》第三折:「來到這山崦中,兀的胡哨響,有強人來了,可怎了也?(邦云)留下買路錢。」也作「買路財」。
花麗狐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顏色華美紛雜,含有輕貶之意。如:「這套衣服這麼花麗狐哨的,穿在你身上實在不適合。」也作「花狸狐哨」、「花裡胡哨」、「花藜胡哨」。
2.舉止輕佻,言語慧黠。《金瓶梅》第二○回:「他自吃人在他根前,那等花麗狐哨,喬龍畫虎的兩面刀哄他,就是千好萬好了。」也作「花狸狐哨」、「花裡胡哨」、「花藜胡哨」。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